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关于...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关于雾霾的主要形成原因,虽然研究的人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②一到年终,各种盘点纷至沓来,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规”字当选为年度汉字,“小目标”和“一带一路”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词和年度国际词。

③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质,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④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游客通过参观重温光荣传统,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翻云覆雨的变化。

⑤发挥文化优势,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新疆文化建设风生水起,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⑥多年来,退休教师梁有庆上下其手,一直坚持每天分拣学校垃圾堆中的废品瓶子,并将卖瓶子的钱捐给学校的学生。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①使用正确。“言人人殊”的意思是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②使用正确。“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③使用错误。“珠圆玉润”指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④不合语境。“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⑤使用正确。“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机,蓬勃兴旺。⑥褒贬不当。“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作者求学路上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清风、水波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主客的高雅活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注]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台: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青青色”描绘柏树的特征,“移”字是作者的行为,其原因是十分喜爱柏树青葱的秀色,也点名标题中的“新裁”。

B. 第二联“台上”与“碛中”相对比,“碛中”指沙漠,表面说无由栽种在华堂大厦,只能栖身于荒漠,实际是表达愤恨不平。

C. 第三联用字精妙,“欺”字前面冠以“脆”就写出了叶片脆弱易折,“笑”字前面冠以“狂”就写出了花的媚俗。

D. 第四联意思是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冷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实际言近旨远,作者自明心志。

E. 全诗表达技巧独特、借柏树来托物言志,又将柏树与柳树、梅花进行对比,还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随其所习,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命张从恩、焦继勋守之,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即轻棹衔枚抵其桥,麾兵断笮,悉焚之。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还曰:"武行德、周务勍也。"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行德单骑脱走。时有以玉帛子女饷廷谓者,悉拒之,唯取良马二百匹以献。以功为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廷谓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

宋初,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以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B.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C.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D. 彼以骑士胜/故利于陆/我以舟师锐/故便于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右,即淮西,宋在江淮之间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

B.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C. 闾里,指古时高门大户所居住的宅院,因有房屋攒聚之意,后来也被用来泛指繁华地段。

D. 鹰鹞户,是古代户部内务府所属牲丁的一种,专司并交纳雉、兔、鹰鹞等作为赋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廷谓在与敌交战过程中十分注意安置人员。郭廷谓担心小商贩们要逃跑,登记并安置他们到大寺中,每天供给饭食,使他们制造防城的器具。

B. 郭廷谓作战中,鳝鱼以己之长,来攻敌之短。后周军队在涡口搭浮桥,郭廷谓命令黄仁谦率水军出击,一举焚烧他们的浮桥,获得胜利。

C. 郭廷谓善于搞侦察,战胜后还清廉。后周军队退守定远,他招募壮士装扮成小商贩进城侦察,获胜后敌人用玉帛子女来贿赂,郭廷谓全部拒绝。

D. 郭廷谓做官一心为民着想,郭廷谓为静江军节度观察留后,对梓州承袭过去的政策加以改进,有侵扰乡里的事情,郭廷谓全部废除这些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籍乡兵万余洎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

(2)是秋,周师复至,表于景请援,且言周兵四临,乞卑辞请和,以固邻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传承农耕文化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D.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 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B.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 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了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人类的农业生产仍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

3.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请结合材料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错位

朱瑾洁

今天,刘副教授很高兴,高兴的由头是今年学校实行重大改革,副教授可以招考博士研究生。已副教授多年的他可以带博士研究生,这是刘副教授多年的夙愿,也是他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然而,刘副教授高兴之余多少还有点儿苦恼,苦恼的根源就是虽然能带博士生了,可毕竟自己早年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英语上是一片空白,所以文凭上仍留有博士生的空白。这也是他多年的遗憾

今年能带博士生了,心里不免生出愧疚和些许不安。况且,如果早考上博士生,刘副教授的称谓老早就去掉“副”了。所以,刘副教授在高兴之余,心中立马就草拟好了今年的两点打算:一是向学校学部委申请招考博士研究生;二是报考本系博士研究生。

因为有了招考博士生的打算,刘副教授就给他的硕士生王威打了电话,关切地问他毕业后的打算,最后还提醒王威别忘了报考他的博士生。刘副教授对他的这个学生很欣赏。

挂了电话没有半小时,王威就来到刘副教授家,刘副教授见爱徒前来,高兴地说:“王威,打算好了报考我的博士生?”王威有点胆怯地看了老师一眼,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不打算考了。”刘副教授睁大眼睛急问道:“为啥?”因为他太了解他这个学生了,没有特殊情况,他不会拒绝他这个老师的意见的。王威说:“前几天,我回了趟家,自留田里的小麦旱得很厉害,地面上的麦叶都枯死了。”刘副教授说:“这我知道,电视不整天放嘛。可这和你报考牛头不对马嘴啊。”王威说:“能对上。麦子枯旱死,家里就拿不出供我上学的钱了,从小学到现在,我已上了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我都是伸手要钱,家里攒的钱都供我上学了,可俺娘的慢性心脏病已经拖了多年……”王威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哽咽起来。看着爱徒十分忧伤地在抽泣,刘副教授心里也不是滋味,就关心地对王威说:“老师理解,也能体谅你的难处,不过,你还是考虑考虑,毕竟考上博士生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台阶,没有这个,你想向更高层次发展谈何容易。”沉思了一会,王威抬头看了看刘副教授说:“老师,我想报考咱校的聘师考试,成为您的同事,为您分担一些教务。”见王威意志有点儿坚决,刘副教授有些生气了,就说:“你不要急于下决定,还是考虑考虑吧。”王威说:“行,老师,过几天我给您回话。”

很多天过去了,离规定报考博士生期限还有最后一天,刘副教授没有等到王威任何只言片语的回话。不能再等了,再等自己的报考时间也耽误了。到了离报考截止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刘副教授来到学校的报名点,毅然决然地在报考博士生考试的花名册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刘副教授写完自己的名字后,还有点挂心学生王威,便把花名册从头至尾滤了一遍,没有王威的名字,不放心,又从尾到头细看了一下,还是没有,教授知道,到这个时间段说什么也晚了,内心深处很替王威惋惜。

过了三个月,学校聘请教师的考试开考了。在刘副教授监考的教室里,王威认真地答着试卷。刘副教授几次从王威身旁走过,用眼睛的余光扫描试卷,发现王威答的试题没有错的。三天后,王威如愿成为母校的一名正式教师,成为老师刘副教授的新同事。

又过了一个月,博士生考试如期进行,在新教师王威监考的教室里,刘副教授认真地答着试卷。虽然王威怕影响老师的发挥而不敢走到老师的身旁,可从老师淡然自若的答题神情看,老师一定答得不错。果然,一个月后,刘副教授如愿通过笔试进入了面试。

又过了一个月,刘副教授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他系招考的唯一一位博士生。不过,刘副教授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出了点小麻烦。因为现阶段他这个系能带博士生的只有刘副教授,而刘副教授是他这个系考上的唯一博士生,这就出现了自己教自己的尴尬。不过,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具有教授级别的校领导们。通过调阅王威的硕士论文和有关科研成果,校领导们一致认为王威的科研成果已居世界前沿水准,一致同意推荐王威作为学校破格提拔副教授的唯一人选,并特事特办,以学校党委的名义向学校学部委推荐。不到一天,王威破格提拔为学校副教授的批文就下来了。

按照学校今年重大改革的规定,王威成了他老师刘副教授的博导。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而且吸人眼球,通过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去思考错位的对象、错位的原因等,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B. 本文擅长心理描写,如刘福教授“心里不免生出愧疚和些许不安”,他愧疚和不安的是自己是工农兵大学生,不懂英语,实力不够。

C. 本文详写了王威与刘副教授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王威贫寒的出身,还可以看出他具有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等美德。

D. 因没有博士文凭而得不到晋升的刘副教授,只好把可以带博士研究生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这反映了只重文凭制度的不合理。

2.前四个自然段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整体上看,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构思巧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