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 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 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 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 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BE 2.①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 ②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③以乐衬哀,眼前如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E由这句诗便推导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内心并不旷达超脱”的说法过于武断,认识到生命无常与内心旷达超脱与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诗人的心情会因时因地因境而变化。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中“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云间月”和“月中华”只是暂时的美好,不久的将来会怎么样呢?明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以乐衬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彘:是指猪。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市来               适:到;往

B. 之曰               止:制止;劝阻

C. 与婴儿戏耳           特:只是

D. 为女杀彘           反:反而

2.对文段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

A. 文段()交代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婚姻不幸经过以及殉情的原因,同时也告诉人们这篇《孔雀东南飞》的由来。

B. 文段(二)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要孩子跟自己去集市,对儿子说:我从街上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C. 曾子等妻子从街上回来,便准备把猪抓来杀给儿子吃。

D. 曾子认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也就是说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和老师(学者)那里学来,需要父母和学者们的教导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  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B.自秦罗敷  名: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C.足以汝身  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为荣耀

D.三岁食    贫:形容词用作名词,可译为贫苦的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矣

②尔卜尔筮,体无咎(怪罪)言

③彤管有炜,说怿(喜欢)女美

④客从远方来,遗(遗留)我双鲤鱼

⑤及尔偕老,老(总是)使我怨

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用)

⑦徇禄反穷(尽,最偏远的)海,卧疴对空林

A. ①④⑦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

C《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

20世纪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为石油地质的法则,中国由此戴上了“贫油”的帽子。但是,黄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质学家并没有被这一“法则”所束缚。

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1938至1941年,他率领一批青年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了1∶10 000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初步的胜利鼓舞了胸怀石油大志的黄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职务,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1941年夏,黄汲清率领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他们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线的地质。他们对玉门油田及周边地区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南进入了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向北进入龙首山做穿插考察。这次重要的地质实践,为以后“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1942年11月,黄汲清率一批精英组成石油地质调查队奔赴新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成自己的科学考察队对我国西部边陲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队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都属于陆相沉积。1943年他们完成了著名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黄汲清展现了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他确定“这里有圈闭很好的构造,以及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油田”。他科学地预见:“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他有利地区,很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1941年玉门、河西走廊的调查结果,黄汲清在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型盆地的生油层是多期的,而沉积性质往往是陆相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两个学说。黄汲清说:“‘陆相生油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如果准噶尔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油田。”

黄汲清理论上的优势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区域上体现了出来。1954年黄汲清等人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系统而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圈定含油远景地区125万平方公里。1955年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作为技术总负责,黄汲清积极组织中青年地质学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各主要沉积盆地和沉积区的油气因素,成功优选了五大盆地,亲自布置石油普查。到1957年3月,在地质部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黄汲清展示了一幅更为精准的1∶300万的《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并做了《我国含油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的报告,用醒目的橘黄色把松辽、华北、四川、鄂尔多斯四大盆地标示为重点远景区。他坚信多年实践得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实施松辽平原油气勘探。后来,大庆等地大规模储油构造的相继发现,充分显示了黄汲清先生的远见卓识。

从玉门到大庆,中国石油大发现雄辩地展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美的科学过程。黄汲清有幸成为这个全过程的奠基人、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摘编自何民《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等)

相关链接:

①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探索方面,前有潘钟祥在美国发表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陆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论说,后有陈贲、李四光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石油与陆相沉积的关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经受了最多的实践检验的,还要算黄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及由此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         (摘自茅矛《地学泰斗黄汲清》)

②手把锤子出大门,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岭,前行前行复前行。/不必怕,不要紧,我们都是征服自然的人。/前行前行复前行,莫忘积石西倾和秦岭,莫忘长白与大青。/横断山高,贡嘎峰峻,祁连积雪厚,天山明月照坚冰。/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少年好光阴。

(年轻时代的黄汲清写的言志诗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汲清领导有方,用人得当。与顾维钧的公司进行合作,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玉门油田。

B. 黄汲清率队考察,发现了圣灯山天然气田,纠正了德国学者的错误,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天然气调查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科学基础。

C. 黄汲清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的石油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理论,并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D. 黄汲清对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找到了陆相沉积生油的实例,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奉为石油地质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但黄汲清等人没有被此束缚。

B. 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黄汲清带领团队在四川进行了三年的地质考察,取得了重大发现,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C. 黄汲清率领考察队在新疆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子的石油生油层属于陆相沉积,在后来的相关调查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的相关论说。

D. 黄汲清根据陆相生油的相关理论,认为如果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一定会形成同样的油田。

E. 1949年后,黄汲清等人对中国石油前景做出了乐观的预测,编制了系统的油气运景分布图,为新中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3.作为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