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罐 贾平凹 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 罐

贾平凹

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

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药罐就像老社长,人们对它畏惧,却不敢有半点亵渎心。

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抗着。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抗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求神拜鬼。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或抓几副中药吃。

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

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是我们村的光荣,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得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

社长说过这话后,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

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二次病好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

吃社长药渣的病人,病差不多全好起来,吃原药的社长却死了。死了一个大人物,我们村从此不能沾他的荣耀的光和药渣的利。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多多少少每家都有些零花钱,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

每每把药罐放在门楼脑上,或从门楼脑上取下来交给来取用的别人时,人们就想起了老社长。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擅长以乡村但语来表现故乡旧事。如“天神,咱又不是社长”“怪了,现在人怎么不经活了,越来越娇气了”,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B. 药罐只说“用用”而不能说“借”,生病用吃烧煳葱根、喝生姜汤、拿针放黑血甚至烧香拜鬼神等来医治,小说借此意在批判乡民的迷信和愚味。

C. 老社长的药渣竟被乡民拿来继续熬制治病,这既是因为它如同老社长的身份一样,在乡民眼里成为一种希望与光荣的象征,更是因为乡民的贫困。

D. 老社长和村民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逼真表现村民贫穷的生活状态,而村民因“药渣”记住老社长的好处,也侧面表现村民的善良。

2.许家二婶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为什么刻画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1.B 2.许家二婶是一个节俭、淳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 (1)作者在对乡民群体形象描写的同时,加人了对许家二婶的细致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 (2)小说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从而使小说增添了文学性和趣味性。 (3)许家二婶作为乡民的典型人物,形象地展示了乡民的生活状态,突出表现了乡民生活的贫困,从而强化了小说讴歌生命顽强的主题。 3.(1)对甘苦同当的淳朴民风的赞美。全村因为很多个“一”共同着,村更成为一个整体,更能其乐融融;药罐只能说“用用”而不能说“借”的,用完之后不能再还回去要放在门楼脑上等着下一个生病的人家来取; 乡人生病之后无钱抓药,便用吃烧糊葱根、喝生姜汤、拿针放黑血甚至烧香拜鬼神等迷信的手段来医治。这些都是乡间特有的一些民俗风情,老社长仅仅因为那点药渣的好处,竞被村民久久记住,药罐那“苦口的汁水”也使全村人团结起来,这些都表现了乡民甘苦同当的淳朴民风。(2)对生命之强大的礼赞。药罐里熬着的苦水,是生活与历史的苦水,尽管生命中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但“苦口的汁水”既能滋润乡民的生命,更能磨砺人的意志使人永远不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再艰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小说借此意在批判乡民的迷信和愚味。”错,主要意图是表现乡民生活的贫困以及在面对病痛时的无奈。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作用。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小说中只有一处是用来描写许家二婶的,“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这一句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人物的语言(“拿来”)、动作(舔饭勺)和心理(“倒了多可惜”),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节俭、纯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第二问问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现角度来思考。本文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对乡民群体形象描写的同时,加入了对许家二婶的细致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许家二婶这个节俭、淳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的刻画,是以点来带面,把许家二婶作为乡民的典型人物,形象地展示了乡民的生活状态,突出表现了乡民生活的贫困,从而强化了小说讴歌生命顽强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生活”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也牵涉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风尚等等,甚至还包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渗透情况,范围是很广的。专门提出“文学生活”这个概念,提倡“文学生活”研究,也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现下的文学研究有点陈陈相因,缺少活力。很多文学评论或者文学史研究,当然也还有理论研究,大都是“兜图子”,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图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图子之外普通读者的反应,可称之为“内循环”式研究。不是说那种重在作家作品评价的研究不重要,这也许始终是研究的“主体”;而是说几乎所有研究全都落脚于此,未免单调。而忽略了普通读者的接受情况,对一个作家的评价来说,肯定是不全面的。其实,所谓“理想读者”,并非专业评论家,而是普通的读者。在许多情况下,最能反映某个作家作品的实际效应的,还是普通读者。正是众多普通读者的反应,构成了真实的社会“文学生活”,这理所当然要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我们设想从“文学生活”的调查研究入手,把作品的生产、传播,特别是把普通读者的反应纳入研究范围,让文学研究更完整、全面,也更有活力。。

这种新的文学史研究,将不再局限于作家与评论家、文学史家的“对话”,还会关注大量“匿名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流露出来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不但要写评论家的阐释史,也要写出隐藏的群体性的文学活动史。

关注“文学生活”,其实也是关注“民生”一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事实上,每一个当代普通人每天接触报纸、电视、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自觉不自觉都在以某种方式参与文学生活。引入“文学生活”的视野,文学研究的天地就会陡然开阔。比如对当下文学的跟进考察,也可以从“文学生活”切入,关注社会反应,而不只是盯着作家作品转图。现在我国每年出版三四千部长篇小说,世界上很少国家有这种小说“生产力”,可是我们弄不清楚这些小说的生产、销售、传播、阅读情况。那些畅销小说是怎样出炉并引发效应的? 如何看待“策划”在文学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等等。这些都值得去研究。

这种研究既是文学的,又是社会学的,二合一,就是“文学社会学”。这种研究所关心的并非个别人的阅读个性,而是众多读者的“自然反应”。既然是社会对文学的“自然反应”,当然也就要关注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关注那些“匿名集体”(既包括普通读者,也包括某些文学的生产者、传播者)从事文学活动的“社会化过程”,分析某些作品或文学现象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到的结构性作用。

“文学生活”研究必然涉及文化研究,这个新的研究方向应当也可能从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获取某些启示,或采用文化研究的某些方法,但也应当防止陷于“泛文化”研究的的困境。“文学生活”研究的本义还在文学,也不会脱离文学。文学研究其实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艺术分析、本解读等“内部研究”,还有很多属于“外部研究”,比如思潮研究,传播研究,读者接受研究,等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既要关注民生又要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

B. “内循环”式研究,就是只在文学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圈子之外普通读者的反应。

C. 我们每天无论是看报纸、电视还是上互联网。其实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文学研究。

D. “文学生活”的研究要关注普通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他们的普遍的趣味、审美与判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生活研究”这个论题并简要阐述了其内涵。

B. 第二段分析了内循环式研究的错误,重点论证了普通读者才是理想读者的观点。

C.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进行文学生活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D. 文章围绕中心,逐层递进地论证了提倡文学生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缺少文学生产、传播、读者等“文学生活”方面的研究,文学研究就会陷人片面。

B. 在许多情况下,最“理想读者”是普通的读者.因为他们才最能反映作品的实际效应。

C. “文学生活”研究可以借鉴文化研究的方法或者启示,但其本义还在文学,也不会脱离文学。

D. 文学生活研究是广义的,既要研究文学,还要研究社会,更得研究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捅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对“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梭梭树的叶子退化为鳞片,以减少其蒸腾面积。①______,梭梭的内在生理特性也适应干旱环境。梭梭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中的养分,②_____,植物生长成林,可以防沙固沙。除了生态价值外,③________。梭梭最重要的经济价值莫过于它是肉苁蓉的寄主。有“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项是(   )

A. 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

B. 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C.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D.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之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曾因练习花样游泳见笑,如今成为中国首个登上世锦赛舞台的花样游泳混双选手。

B. 一幅幅凝结着创作者思考的艺术拙作,吸引了我市众多青年艺术爱好者。

C. 记者走访发现,家长失陪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少家长认真陪伴孩子成长。

D. 以上是本人对自来水供应费用问题的一点浅见,谬误之处望大家海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