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价救灾 张爱国 北宋熙宁年间,浙江大旱。朝廷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价救灾

张爱国

北宋熙宁年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赈灾救民,但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的雁过拔毛,到了灾民手里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仿佛一夜间,市场上的粮价就高得离谱。

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饥民们涌到府衙前,请求州府救命,平抑粮价。知府李之诚深知此种情况最易导致民变,于是紧急张贴布告,严令粮价一律回到灾前水平,严禁粮商私自抬价。饥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然而等他们再来到市场,所有粮行都关了门,就连大街小巷上那些挑着担子、背着褡裢卖粮的也一个不见了。

李知府大怒,将府里的大小衙役全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但粮商们一个个都精得很,多数早已脚底抹油溜得不知去向,剩下没有来得及跑的,阳奉阴违,百般推诿、拖延。总之,任衙门想尽了办法,饥民们也买不到平价粮。

越州饿死的饥民已过万。朝廷责怪知府李之诚救灾不力,革了他的职,重新派来一名叫赵知非的知府。

赵知府来到越州,摆在面前的是,土黄色的大地上,除了一具具横七竖八无人掩埋的饿殍散发着一阵阵恶臭外,不见半点生机。大街小巷难闻人声,只有一个个无力逃荒的人或横卧或倚靠路边、墙脚,手里攥着几枚可怜的铜钱——钱买不到粮,钱就只能是废铜烂铁。

赵知府径直走进府衙,命令市场上监督粮商的衙役立马全数撤回。

老师爷闻声,急忙跪下,颤巍巍地说:“老爷不可啊!老爷有所不知,此月余来,全府衙役均已遣去,日夜监商限价,然形势尚且如此,若此时撤回,岂不更甚?”

众官员也急忙跪下,齐声附和。

赵知府请起老师爷和众官员:“诸位,师爷适才所言,可知何故?”

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本府赴任途中已知晓,越州周边府县皆在限价,但状况均与越州一般——饥民无粮可买。此足可见,限价之举不得要领,甚或南辕北辙!”

什么?限价不对?限了都饿死了人,若不限那还了得?众官员忍不住问道:“大人莫不要放开粮价,任由奸商抬升,盘剥饥民?”

“正是!”赵知府认真地说,“本府正欲放价,随行就市……”

“使不得啊大人,我越州已绵延数千年,望大人开恩,给越州留下几条命吧……”众官员又一次跪下,哭叫着。

“本府所为,诸位自会明白!”赵知府无心多做解释,下令:“即时起,越州粮价一律放开,官府不得半点干涉!”

赵知府命衙役们带上官府布告火速奔赴周边府县广为张贴,又亲率官员到越州城大街小巷张贴——他要让远远近近都知道越州粮食新政。

布告一出,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当然,他们也仿佛要将这些天所受的损失一下子捞回来,粮价高得能吓死人。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虽然骂着官府与奸商狼狈为奸,但还是拿着钱争相买粮。

粮商们大喜,一面敞开卖粮,一面想尽办法从外地紧急调粮。外地粮商们也火速加入其中,不辞山路崎岖难行,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踌躇满志地要狠赚一把。然而他们万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越州粮食开始积压,供求关系发生了大逆转。

粮商们乐不起来了:粮食运回去吧,山高路险,来回折腾,亏本太重,唯有降价销售。一家降价,两家、三家,紧跟着降。一次降价,两次、三次,不断地降。转眼,越州粮价像跳水一般,从峰顶直落峰谷,并且这个峰谷还没有底,不断地陷啊陷,直陷得那白花花的米面连个糟糠价都卖不上。更远地方的粮商还不知情,还在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

“大人真神人也!”府衙里,众官员围着赵知府感叹,“大人何来此等妙计?”

“诸位过誉!本府之计,一乃深谙商人本性之逐利,但有利,其无不可为,无不能为。二乃本府相信,放比堵好。天下万事,堵则必致其反。”赵知府若有所思,“本府提请诸位牢记,官府并非万事皆可为。我等朝中之人,当信百姓信物理:诸事只要官府放得开,百姓自有解决之道,物理自有解决之道!”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任知府李之诚救灾时认真负责、遵循民意,严格采取平抑粮价的政策,结果落得个被革职罢官的下场,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官吏形象。

B. 赵知非来到越州,将监督粮商的衙役撤回,放开粮价,受到官员反对和百姓大骂,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既使情节起伏,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粮商们逐利的本性。

D. 小说结尾借赵知府之口点明了救灾取得成功的原因,既使上文的谜团得到破解,又点明主旨,引发读者对“放价救灾”背后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2.小说中赵知府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3.文章主人公是赵知非,开头四段为什么重点写李知府救灾的情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A 2.①做事决断、雷厉风行了。在越州上任之初,不顾属下官员的阻拦,强力推行自己的救灾政令。②善于思考、做事讲究方法,能抓住间题的关键。针对严重的灾情、不利的形势,从越州与周边府县的实际情况中找到矛盾的症结,解决问题。③具有大智慧深谙商人经营与为官治民之道。对商人逐利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更懂得物理之道。 3.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为主要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环境。②勤政爱民的李知府救灾不 力,落得革职下场,为下文赵知府救灾作了铺垫,埋下伏笔。③李知府平抑粮价受到百姓,官员肯定,结果饿死的饥民过万,这与下文赵知府的做法和收到的成效形成鲜明对比,激发读者思考,有助于主旨的表达。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塑造了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官形象”分析有失偏颇,从文中看,李知府虽心为民,积极救灾,但由于不懂物理,不得其法,最终导致救灾失败。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括小说中赵知府的形象特点,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抓住小说中直接叙写和间接表现该人物形象的相关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归纳。赵知府在越州上任之初,不顾属下官员的阻拦,强力推行自己的救灾政令,说明他做事果决。针对严重的灾情、不利的形势,从越州与周边府县的实际情况中找到矛盾的症结,解决问题,表明他善于思考、做事讲究方法。对商人逐利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更懂得物理之道,表明他具有大智慧,深谙商人经营与为官治民之道。 3.试题分析:该题问文章主人公是赵知非,开头四段重点写李知府救灾的情况的原因。考查学生段落的作用。主人公是赵知非,李知府是次要人物,开头却写了四段,要思考小说中写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所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要表现的主旨。先概括前四段内容本身的作用,重点写李知府救灾的情况,也是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赵知府的出场作了铺垫。勤政爱民的李知府救灾不力,被革职,这与下文赵知府的平抑粮价,收效显著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为官有心有德还得有能力、有才干,有利于表现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的。音乐艺术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音乐艺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这些情感元素与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多少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时,这种感情便在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例如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中用音乐演奏出的雷声、鸟鸣声让我们感受到了“雨过天晴”后的一种舒展的心情,正是这种心情让我们联想到了雨过天晴后的那种清新爽朗的情景,这样才能使听者对作曲家的感情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审美特征。情感是音乐的内在本质,音乐是情感的直接表现。情感美是音乐艺术的 个审美特征。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者,使听众产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情感体验、“借情”“移情”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后能给人一种诉之不尽的意蕴和审美感觉,音乐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例如我国古代琴曲《高山流水》,讲述的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曲相交乃至与音乐共生死的动人故事。

音乐艺术的时间性和流动性审美特征。音乐艺术可以直接表达整个情感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人们常说 它是时间的艺术、流动的艺术。音乐的物质传达媒介是音响,音响的时间性和流动性,使音乐艺术在反映复杂情感变化方面,更少地受到对象的具体制约,与造型艺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之处。孔子曾说《韶》“尽善尽美”,因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感慨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正因为如此,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就能根据相应的旋律和节奏来想象出特定空间中的人物、事物和景象,音乐形象带有了一定的宽泛性、朦胧性和模糊性 总而言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既丰富多样,又独特鲜明,创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上述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审美活动,才能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解释音乐现象,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音乐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的王冠,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结构形态。

B. 声音是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它使音乐艺术具有了不同于一般艺术的个性审美。

C. 演奏者通过演奏流畅的旋律,将充满自由想象的世界呈现给听众,使听众产生无限想象。

D. 情感美是音乐艺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创作者的情感传递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对中心论题展开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B. 文章主要从想象性,情感性、时间性和流动性三个方面论述了音乐艺术具有的审美特征。

C. 文章列举(田园交响曲》《高山流水》、孔子与《翻》乐相关的例子,有力地佐证了观点。

D. 在论述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后,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其对于音乐创作者和听众具有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音乐艺术的每个音符都是审美主体深刻体验的凝结,音乐艺术对心灵美化起着重要作用。

B. 听众欣赏音乐时会产生联想、想象,一般来说,经历丰富的人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C. 创作者将个人情感以借情,移情等方式注入作品中,便可创作出包含无尽意蕴和审美的作品。

D. 与造型艺术相比,音乐艺术在表现复杂情感变化方面因更少受到对象的具体制约而具有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现在站在阴影里,但是阴影也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材料二: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如此快速的扩张,引发了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占用了城市非机动车道大量资源,成为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共享单车使用成本不高导致逆向行驶、违反道路信号灯通行、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因此,各大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加以限制,共享单车的时代必然要终结。

①共享单车的集中停放不一定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___。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____,例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____,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时光荏苒,一眨眼高中毕业已十年。我现将那些年记录着我们青葱岁月的照片奉寄给你,请查收。

B. 校运动会上,班主任对不太愿意参赛的小明说:“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你再推辞就敬谢不敏了!”

C. 上月我到贵地出差,受到你热情款待,不胜感激。期待你近期能来我家叨扰,我将尽力做好接待。

D. 张老师真诚地说:“这辈子我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总算培养了像你们这样的高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