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默写
①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③《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兰亭集序》
⑤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短歌行》
⑥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⑦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全诗情感复杂,虽以“喜”为主,但也穿插着诗人贫困潦倒、年老体弱的哀痛。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概括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朋比商人,多请慈州矾,值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丁外艰,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听。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志《食货志》。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绐。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拟除他官 拟: 打算
B. 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朋比商人 朋: 接近
C. 谘坐不察夺职 夺: 削除
D. 专务革滥赏 务: 致力于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人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 天下赋调有定/人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投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 翰林学士,在宋代是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参谋官员。
C. 景德,文中的天禧、景德都是皇帝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D. 礼部,与吏、户、刑、兵、工并称古代六部,专门负责科举考试和户籍管理事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B. 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 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谘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
D. 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
(2)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人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尖似小山轿。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
C. 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B.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C.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D.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 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 “走” “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 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 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始适还家门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B. 及其所之既倦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 以尔车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 審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孔雀东南飞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
④一觞一咏 ⑤固前圣之所厚 ⑥贼锋必是轻锐
⑦微风鼓浪 ⑧足以荣汝身 ⑨事不目见耳闻
⑩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⑪泣孤舟之嫠妇 ⑫大石侧立千尺
⑬常在于险远 ⑭火尚足以明 ⑮侣鱼虾而友麋鹿
A. ①⑮/②⑨⑩⑫/③⑧⑪/④⑦/⑤⑭/⑥⑬
B. ①/②⑨⑫/⑧⑪⑮/④⑦⑩/③⑤⑭/⑥⑬
C. ①/②⑨⑫/⑧⑪⑮/④⑦⑩/③⑤/⑥⑬⑭
D. ①⑮/②⑨⑫/③⑧⑪/④⑦⑩/⑤⑭/⑥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