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闺妇 白居易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①...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闺妇

白居易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注】①辽阳:在今辽宁,是当时征戍之地。②夜合花;即合欢花,朝开暮合。

1.从全诗看,“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闺妇“愁”情的?

 

1.伤春惜春之愁;韶华流逝之愁;夫妻分离之愁;丈夫生死不明之愁。 2.以细节表现“愁”。通过人倚绣床,无心女工,身体消瘦,云鬓不理等细节表现 妇心绪不宁、愁肠百结的心理状态。 以景物托“愁”。合欢花开了又合,人却无法聚合;而红日西沉,暮霭将至,触目伤怀的事物和晦暗的物象对人物的内心的愁苦起了强烈的村托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从全诗看,‘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表达的能力。诗人“愁”原因诗中一再提到,仔细筛选相关信息,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首先要读懂整首诗,再带着问题找“愁”的具体内容。这首诗是闺怨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位闺中女子思念丈夫的一首诗。前两句中的“红绡”,指红色薄绸。“绿鬟”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这两句的意思是女子斜倚在床上,无心女工,身体消瘦,云鬓不理。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辽阳之春天想必该过完了吧,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这天,整日思念,眼看着合欢花开了,太阳将要落山,丈夫仍然音信杳无。女主人公愁的是春光易逝、青春不在、丈夫不归、生死不明。 2.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闺妇“愁”情的?”本题考查判定诗歌中的艺术手法的的能力。题目问的是“怎样”表现愁情,自然要回答出本诗的表现手法,即描写人物用的是什么手法,指明手法后还要根据要求从几个方面概括“愁情”的表现。诗的一、二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非常细腻,通过女主人倚绣床,无心女工,身体消瘦,云鬓不理等细节表现她的“愁情”。诗的三、四句通过合欢花开又合等景物描写,强烈地衬托人物的内心的愁苦。回答时可以分两点,从细节写情和景物衬情两方面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览

(明)屠隆

放舟桃花津,顺流东下,登侯清山,聱柱峰,扪潮音洞,乘流送目,陡觉东南天地大荒,寥阔开朗,奣(wěng)然灏漾。夜宿佛阁上,通宵闻大风雷声,或如万面战鼓,匍匐而来,疑遂卷此山去。其上挂扶桑蟠木,与阳乌亲乎?其下撞蚊宫水府,与龙子友乎?听其所之,弗愉快,心魂忧荡,数惊数喜,双睫不复交。

五鼓,起观朝旭,初,黑气罩幕,窅窅莽莽,有若混沌未辟,莫辨四方上下。忽风起波涌,赤光迸出,横射万道;须臾大火轮吐海底,海峰如赭,云霞紫翠,倏忽变幻,使人神悸精眩,散发狂叫。壮哉!咄咄天地,亦复好怪乃尔!

已,遂乘孤航,浮渺茫,东行,鸟迅入疾,瞬息千里。舟在大波中,澒洞砰湃,邈隔神州,远近诸岛,历历来献,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日本、三韩琉球咫尺矣。

舟抵洛伽,又名普陀,又名小白华山,观音大士道场在焉。山西折有观音洞,洞深黑窈窕,中空擘开,怒涛日夜纵击,龙啸虎吼。又西有善财洞,石峰峭啮,足以断而悬。北折有盘陀石,嵌空刻露轩翥,坐其上可望岛夷诸国,崇刹高栋,兀立波中。

谢灵运云“溟涨无端倪”,韩退之云“有海无天地”,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乃迹山则有三山,迹佛则有洛加,此尤为冥栖好道者所醉心。余幸生而并海,为安期、大士之乡人,而又得蚤脱世网,侧身从之,燕昭、汉武当翘首羡我。

(选自《历代小品•山水》,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登侯涛山,鳌柱峰               踞:

(2)弗愉快                        靡:

(3)东行,鸟迅入疾                 绝: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描绘大海景象和日出情形时,绘声绘色,摹形拟态,既有实际的描述,也有神奇的想像,同时不忘抒写内心的感受,可谓笔法多变,文采焕然。

B. 作者在描写周边景物的同时,还与历史上相关的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写景叙事与抒发思古之幽情自然链接,妙合无垠。

C. 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流连自然、忘情山水的自由呼吸的痛快,又表达了对有作为的君王的羡慕和向往,流露出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入世情怀。

D. 这篇文章语言表现力极强,除了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之外,还大量使用短句,整散结合,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3.作者以“生而并海”为幸,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其“幸”的原因。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身涉其处,谁知其言之有味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熟语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歇后语“____________(填事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即是如此。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是林黛玉眼中所见到的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形象 

(3)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这里的“吕洞宾”借指的是《边城》里的____________(填人名)。

 

查看答案

感点是读一本书(一篇文或一段话)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及启迪,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感点”。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摘录一句话并抒写与之相关联的“感点”。(“感点”40字左右)

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医治无效,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观的人生旅程,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路遥以他苦难挣扎的一生,在广袤的陕北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浓烈而沧婉的信天游。他清醒地意识到,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是要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苦难的人生旅程,诠释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真谛。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激励了和正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遥还活着!

(节选自贾平凹、王爱忠《怀念路遥》)

我的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即六经,指《诗经》  《尚书》 《周礼》 《乐经》  《周易》 《春秋》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此处用于干支纪年,其中“壬”是天干的第九位,“戌”是地支的第十一位。

C. 烽火扬州

路:宋代行政区划分。扬州路指淮南东路,辖境在今江苏北部、安徽东部,治所在扬州。

D. 一尊还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这里指洒酒祭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散谴”,倒是我们集中       ;读书不是要用虚假的       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A. 心智  慰藉   视而不见

B. 心力  慰劳   视而不见

C. 心智  慰劳   熟视无睹

D. 心力  慰藉   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