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锦襜突骑:指锦衣快马。②娖(chuà):整顿,整饬。③胡(lù):箭袋。④金仆姑:古代有名的箭。⑤东家:邻家。

1.请结合上片的具体词句,概括辛弃疾的形象特点。

2.本词下片所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分条简析。

 

1.(1)“壮岁旌旗拥万夫”中的“拥万夫”表现了当年辛弃疾的军队的声势浩大(豪壮与有号召力),从“锦襜突骑渡江初”体现了一个英勇果断的将军的形象;(2)“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中可以看出在这一场势均力敌的的战斗中,将军的勇猛善射,毫不示弱。 2.(1)《鹧鸪天》下片中“春风不染白髭须”,表达了作者感叹青春已逝;而《永遇乐》中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强调了自己虽然不再青春但依然壮志在胸,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 (2)《鹧鸪天》最后两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意为要将曾经的收复中原之志和英勇抗战之策深埋心底,从此致力于居家生计,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戎马的自嘲与伤感,对时局的无奈,“却”字又隐含了作者的不甘。《永遇乐》在回顾时局和批判朝政之后,最后则依然昂扬如旧,虽然年老,但如同历史上的廉颇,依然拥有渴望收拾旧山河的壮志,渴盼着朝廷的重用。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军耿京幕下任掌书记。那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金两军战于江淮之间。第二年春,辛弃疾奉表归宋,目的是使忠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联系。不料他完成任务北还时,在海州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暗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立即带了五十余骑,连夜奔袭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张安国,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这一英勇果敢的行动,震惊了敌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气。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是美恶横生,而忧乐出,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糟啜醨             哺:吃

B. 美恶之,战乎中     辨:区别

C. 岁比不             登:登高

D. 齐桓公之遗         烈:功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美恶横生        修补破败

B. 求祸辞福          夏凉冬温

C. 自其内而观        人固疑余不乐也

D. 知胜负之所在    而忧乐出

3.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如果有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就都有值得快乐之处。

B.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

C.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铲去墙上雕镂的花纹,蔽身于粗陋的屋舍里

D.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4.结合文章第④段,请指出苏轼“超然”的表现,并简要分析。

5.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故 画 竹 必 先 得 成 竹 于 胸 中 执 笔 熟 视 乃 见 其 所 欲 画 者 急 起 从 之 振 笔 直 遂 以 追 其 所 见 如 兔 起 鹘 落 少 纵 则 逝 矣 与 可 之 教 予 如 此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_______,明月夜,_______。(苏轼《江城子》)

(3)_______,谁怕?_______。(苏轼《定风波》)

(4)长恨此身非我有,_______。(苏轼《临江仙》)

(5)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6)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8)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9)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10)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1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12)_______,诵明月之诗,_______。(苏轼《赤壁赋》)

(13)白露横江,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苏轼《赤壁赋》)

(1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5)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16)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查看答案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 而今安在哉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孰能讥之乎

C. 足音辨人

余与四人拥火

D. 扣弦歌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表被动)

B.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为、是)

C. 此所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表凭借,用来)

D. 某所,母立于兹(代词,你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