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航天“大力士”长征六号创造了“一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国航天“大力士”长征六号创造了“一箭二十星”的发射纪录,其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为 34.5 岁;美国硅谷成功的创业家,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占比超过 60%。

材料二:

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 12 亿青年人,其中 87%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材料三: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树人中学拟举办以“时代机遇与青年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以该校高二学生的身份,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以议论为主;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时代机遇与青年责任 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机遇与责任并存》。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中国是个泱泱大国,但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否则,纵有爱国之心,亦难酬报国之志。 把握机遇,承担责任,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那责任是什么?责任是我们走完人生道路的基石,是耳畔时刻敲响的警钟,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行的力量之源。 正是有了这份责任,才有了史上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感叹,才有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少心系中华兴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踏出一条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终于,这条复兴之路已经延伸到我们脚下,我们便有责任去书写这中华民族的历史宏卷。 再看当下科技迅速发展,国家正是渴求人才之时,而我们青年便迎来了机遇。创造“一箭二十星“发射记录的长征六号,它的研制团队十分年轻;如今世界12亿青年人绝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不进则退”,我们青年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亚于在枪林弹雨里打江山的革命前辈,因而我们更需要把握当下的时代机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机遇,是成才的催化剂,蕴藏在平时不懈的努力之中。它垂青有准备的人、更垂青善于把握机遇的人,而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正是那些经刻苦磨炼后,早已具备了成功素质的人。 21世纪是充满机遇的时代,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会用机遇和责任点亮青春,时代赋予我们机遇,我们更须努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要求为以“时代机遇与青年责任”为主题的演讲写一篇演讲稿,在题目的前面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重点说明“青年人”正取得辉煌的成绩;的第二则材料写“青年人”的比重和生存地,第三则材料重点强调青年的责任。由此看出演讲的重点在于强调青年的机遇和责任。文体上后面提出是“以议论为主”,于此行文时注意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青年人的责任和机遇”展开论述,论证是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提供的报告显示,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2.73%,四年间提升了2.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9个百分点。

B. 由于得力的环保措施,使大连瓦房店三台子湿地成了灰鹤的主要越冬地,每年11月末至来年3月初,约有1500只灰鹤聚居于此。

C.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他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更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

D.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以“让制造更聪明”为主题,重点聚焦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并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研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京剧梅派唱腔中的小腔十分丰富、细腻,在腔尽结尾的一刹那,会有落音和断音,尾音似有似无,不绝如缕

B.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邻为壑,与人为善,让世界感受到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何愁不能展现文明、包容的大国形象?

C. 而对这份不虞之誉,金耀基先生谦虚地说,自己停笔多年,仅是偶尔书写,也许是因为常年读帖不断,才能有此成就。

D. 2017年6月27日,来自8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领袖济济一堂,共赴一场国际科技创新盛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浅而舟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2)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3)闾阎扑地,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尾联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场景,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通过“岩屝”“松径”写出了山间的无限寂寥,通过“自来去”写出了自己的超脱、悠然之态。

B. 句中的“幽人”,即隐居者,此处为诗人自况;庞德公曾隐居于此,诗人步其后尘,亦隐居于此。

C. “惟有幽人自来去”句与颔联“余亦乘舟归鹿门”句相互映照,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D. 尾联除了使人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其中隐藏着的仕途无望的强烈不平之气。

E. 诗人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表现出一定的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句七组叠词连用,奠定了全词情感基调,写出了诗人若有所失的状态、孤独寂寞的处境以及凄慘、悲戚的心情。

B. ②句意思是说天气忽暖忽寒,身体也就难以适应,诗人以”乍暖"之乐景反衬自己心中难以消除的无限悲哀之情。

C. ③句中本欲用以御寒、浇愁的“三杯两盏淡酒”,却连傍晚的冷风都难以抵御,更无法消除内心的无限忧愁了。

D. ④句空中飞过的大雁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它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诗人却漂流困顿,寄离异乡,更加伤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