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庄宗“兴国”是“忧劳”所致,庄宗“亡身”是“逸豫”所致。A项说的是庄宗之父,排除A项。BC两项是作者的推测,排除BC两项。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常识判断

(1)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惜别赠言的序叫作“赠序”。______

(2)《书》,指《尚书》,道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_____

(3)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______

(4)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2)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向之中。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以三赐庄宗______           以锦囊______         燕父子以组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①        )太白“开帆入天镜”(②        )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③     )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④        )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1)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⑤        ),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2)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⑥        ),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2)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3.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月一日,(①        )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1)又有一石,不(②       )山,杰(③       (④       (⑤      (⑥       ),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⑦      )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⑧     (⑨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⑩     )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⑪      (⑫     )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⑬   )造化之尤物(⑭      )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2)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⑮     (⑯     )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⑰        )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⑱       )不(⑲        )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⑳      ),(㉑          )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㉒          )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㉓        )水禽,掠江东南(㉔         )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2)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