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欧阳修写这篇传记小序,意在发表议论,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第1段“岂非人事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写的小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这一写作目的,在文章开头就能看出来了。如“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查看答案

文化常识判断

(1)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惜别赠言的序叫作“赠序”。______

(2)《书》,指《尚书》,道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_____

(3)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______

(4)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2)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向之中。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以三赐庄宗______           以锦囊______         燕父子以组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①        )太白“开帆入天镜”(②        )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③     )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④        )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1)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⑤        ),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2)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⑥        ),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2)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3.对本段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写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B.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彭蠡口江面的广阔,四望无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突出在自然景观中渗透了人文景观。诗文传说与名胜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C.作者为了体现大孤山的特点,先用小孤山与之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然后以西梁山类比,使人由经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

D.作者融情入景,暴露自己的心境,在文中写江水清浊明显,隐喻主战与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