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中,诗人除了慨叹面对现实的无奈之外,是否还应该有别的...

在《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中,诗人除了慨叹面对现实的无奈之外,是否还应该有别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结合诗人自身情况和时代背景,我们看到,诗人不可能有别的选择。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因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寒士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观点二】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再多的无奈现实,也要勇敢去面对,我们要永远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司马迁、李白、苏轼的人生经历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的身世进行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寒士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因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诗人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屈原在《湘夫人》中刻画了主人公等人而对方久不至时的心理活动。如果把《湘夫人》改编成戏剧,你觉得应该改编成喜剧还是悲剧?

 

查看答案

诗人在诗中说“人生亦有命”,似乎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查看答案

最后两句是该诗的文眼。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慨。

 

查看答案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查看答案

湘君为什么要把衣袖、汗衫抛入水中?这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有其他原因?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