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现高速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而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要论知识付费领城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是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是了这种“如识焦虑”人群的心理。

(摘编自《专家解读: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201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自2015年以来,不少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每天有1000多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同时,如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新拉近,学习效率更高。

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优,目前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幅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未来,必然有更多新鲜的改变吹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且让我们视目以待。

(摘编自《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201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随着互张网技术的飞进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就是财富”渐渐变成了现实。知识付费受到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海量信息,让需要找到有价值内容的用户付出了不小的时间成本。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但是,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短时间内各种如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参差不齐。在知识付费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的确在吸引消费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了不少“干货”“硬货”,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不掺水的、专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学有所得。感到物有所值,才是如识付费迎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提供相关产品的平台来说,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在各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参与到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解法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知识付费内容要有“干货”》,20l8年5月14日《经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15年以来.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

B.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内容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形态多元化两大明显趋势。

C.知识付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消费业态,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D.互联网海量信息让有需求的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过大,是知识付费受青睐的最根本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的便捷、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知识焦虑”等因素,促进了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

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知识,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C.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目渐丰富。在筛选、吸收时很多人产生了“知识然虑”,而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焦虑。

D.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感到物有所值。

3.知识付费有何优势和不尽人意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1.C 2.B 3.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尽人意的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知识付费……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不正确。原文是互联网“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故选C。 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不正确。原文为“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注意审题,本题已经明确答案在材料二、三找,概括优势和不足。两段材料结构都是先讲优势,再用“然而”、“但是”这样的词语转到不足上。去相应位置筛选整合答案即可,注意表明观点性的句子,注意表达简洁、明确。材料二“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可知优势是“让知识更加亲民”、“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从“如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新拉近,学习效率更高。”可知优势是“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从材料三“对网民而言,通过付费,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可知优势是高效、节约时间。对于第二问不尽人意的表现由材料二“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优,目前对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目前不尽如人意之处是到课率低,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由材料三“但是,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短时间内各种如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参差不齐。”可知不足之处为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由“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提供相关产品的平台来说,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在各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参与到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解法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可知目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 ”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大不仅以新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要把握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充实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丰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战略选择,我们就能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齿相依,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众多共同挑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以“五个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和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B.党的十九大认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转变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C.“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

D.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眼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判国际发展趋势,深人阐述了中国外交的立场和使命。

B.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人类的责任为立论前提,指向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共同繁荣所作的努力。

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为下文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基础。

D.对于“五个世界”,文章第四段先交代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指出了它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它对人类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B.只有超越强者必霸、羸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才能实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

C.只有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才能使我国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D.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那么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将无法实现。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植树节节徽图案,请概述图案内容,并说明图案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这则启事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1)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 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 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 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 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 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 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国以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也                     与:赞成

B.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直率的样子

C.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

D.其言不                     让:谦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一日长乎尔            然秦区区之地

B.千乘国                  欲人无惑也难矣

C.国以礼,其言不让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含瑟作                  毕礼归之

3.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对话的和谐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