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题干要求回答: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首先要看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的态度、所讲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反馈状况来把握。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孔子在教育方面堪称伟大的教育家,教学理论当中的“启发”教育“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源自他的教育实践。从本文他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非常和谐融洽。他先抛出问题,谈为政的理想,没有采用灌输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每个学生由于个性、年龄、知识、阅历的不同,所回答的观点不一样,孔子能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了个体差异性。最为重要的是,谈论理想、为政这些宏大的话题,孔子没有大讲理论,而是将其生活话,用平等对话、思想碰撞的方式来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各有所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孔子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其言不让”。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日:“莫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千________            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舞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三、四段,完成下面问题。

乃分其骑以为(①                   )四队,四向(②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③          山东(④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1)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⑤                   )数里。与其骑(⑥          )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⑦            )日:“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⑧                   )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⑨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⑩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                   )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             )十余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乃自刎而死。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的两个场面分别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和形象?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项王军(①                     )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1)(②              )何楚人之多也!”项王(③              (④       )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⑤          )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⑥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⑦                 )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⑧        )夜(⑨            )围南出,驰走(⑩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           )曰“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             ),至东城,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            )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3)为诸君溃(             )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对第1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为渲染英雄末路提供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面对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独白语言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加之一问一叹,突出项羽当时疑惑、叹息的矛盾心理,其实项羽的心理更是将士的心理。在这里以点及面,以小见大。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无可奈何。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D.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四面楚歌之时,在预料到失败的时刻,在痛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所以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这也体现出男人最柔情的一面。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