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一至七段,完成以下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① )坐。子曰:“...

阅读课文一至七段,完成以下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①         )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②         )知尔,则何以(③         )哉?”

子路率尔(④                               )而对曰:“千乘之国(⑤                         ),(⑥         (⑦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⑧                       ),(⑨         )之以饥馑(⑩                   );由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也。”

夫子         )之。

“求,尔何如?”

对曰:“         )六七十,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其礼乐,以         )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㉑         )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1.①陪侍 ②有人 ③以何,做什么 ④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 ⑤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⑥夹,迫近 ⑦于,在 ⑧指侵略的军队 ⑨接着 ⑩泛指饥荒 ⑪等到 ⑫道,指是非准则 ⑬笑 ⑭见方,方圆 ⑮或者 ⑯至于 ⑰等待 ⑱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⑲诸侯会盟 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㉑司仪官 2.D 3.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就不敢讲了。闲居的时候就说:“没人了解我。”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实词题,重在意义和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而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①侍:动词,陪侍;②或:此处译为“有人”,句中表示列举;③何以:即“以何”,译为“做什么”;④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类似于作词缀的“然”; ⑤千乘:“乘”指的四匹马拉的车,因此“千乘”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⑥摄:动词,译为“夹,迫近”;⑦“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⑧师旅,军队的代称,句中指侵略的军队;⑨因:此处译为“接着”,表顺承;⑩饥馑:同义复词,本义是饥饿,句中泛指饥荒;⑪比及:同义复词,可译为“等到”。;⑫方:名词,这里相当于“道”,可译为是非准则;⑬哂:动词,笑,微笑,常含揶揄的特点;⑭方:见方,方圆,表面积的单位;⑮如:或者,句中表列举;⑯如:句中译为“至于”,表列举;⑰俟:动词,译为“等待”,《黄生借书说》里“姑俟异日观云尔”中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⑱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⑲会同:动词,这里有使动意味,即使诸侯会盟;⑳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其中“端”,动词,译为“穿戴”;㉑小相:一种官职,句中指司仪官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 D项,分析牵强附会,太主观臆断。错在“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这个地方。即“可能意识到”的说法与原文无据,而且子路回答完之后,紧接着是冉有在回答而不是他,中间都隔了一个人了。而且教育学生是因材施教,喜欢学生坦诚相见,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不是孔子学生应有的风范。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该句采分点:“以”,因为;“长乎尔”,是状语后置,其中“乎”相当于“于”,译为“比” ; “毋”,不要;吾以也。“居”,闲居,闲暇的时候;“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其中“知”,解释为“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查看答案

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孔子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其言不让”。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日:“莫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千________            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舞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三、四段,完成下面问题。

乃分其骑以为(①                   )四队,四向(②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③          山东(④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1)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⑤                   )数里。与其骑(⑥          )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⑦            )日:“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⑧                   )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⑨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⑩        )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                   )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             )十余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                )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乃自刎而死。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的两个场面分别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和形象?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