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02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钓...

26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02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时表示,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连战表示,2005年国共两党开展和解对话,进而两岸走向和平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这是一条不应也不可逆转的正确道路。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国共两党或两岸各界,在政治互信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包括主张各依法规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等。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合理性。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习连会“两岸一家亲”共识的认识。12分

 

(1)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分)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是根据当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和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决策。(1分)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1分)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1分)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3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②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分)两岸都应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2分) (3)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国共两党开展和解对话,在政治互信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2分)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2分)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2分)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1分)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1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1分)国共两党用“一个中国”架构定位两岸关系,要统一不要分裂。(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合理性。本题的原理限定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题型限定为原因类的,材料限定为“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是根据当前两岸关系的现状和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决策。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本题关键是要运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去组织答案。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本题的原理限定为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材料限定为“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本题属于指定原理类的题目,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应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两岸都应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要做好本题,就是明确中国是一个整体,两岸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本题第三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习连会“两岸一家亲”共识的认识,本题属于认识类的,结合材料,两岸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原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两岸更应以务实的心态,使台湾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且正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民族精神的作用等原理角度去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注:连续10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使农产品在短期内得到较快增产的同时又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

材料二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于1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作用功能互补。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进一步开展国家对农业大县的直接统计调查。编制发布权威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体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是如何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10分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22日 党媒刊文论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改革思路。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习近平明确概括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7万字的报告中,“改革”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图9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统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根据材料,回答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