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

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8分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12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6分

 

(1) ( 8分)赞成。理由: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培育和教化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鲁迅文章缺少人文情怀,不利于新型公民的培养。(2分)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鲁迅的作品与当今社会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应删除。(2分)③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提提倡的大众文化。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不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2分)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鲁迅的文章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2分) 反对。理由:①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去鲁迅化不利于“四有”公民的培养。(2分)②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鲁迅作品有利于提高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保留。(2分)③文化塑造人生。鲁迅的作品能让人警醒,提高民族素质。(2分)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鲁迅的作品和语言是一流的,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分) ⑵(12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由于争论各方对社会实际的把握不同,因而对如何修改教材形成会不同看法从而产生争论。(4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修改应达到的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因而对怎样修改教材的争论还会进行下去。(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人们关于教材修改争论的深入延续会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分) ⑶(6分)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3分)②事物之问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以社会生活中对于中学语文课文该不该删除鲁迅的文章的话题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赞成还是反对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对此表明态度。本问比较开放,学生既可以选择赞成,也可以选择反对,关键是要说明理由。如果学生选择了赞成的立场,可以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进行说明;如果学生选择了反对的立场,可以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教育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惊醒分析说明即可。 (2)本问要求学生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谈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回答时,要注意本题设问中的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的知识限定。分析时,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其次可以意识活动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产生争论的原因;最后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角度分析说明争论的结果即可。 (3)本题文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的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学生可以运用联系与运动的关系、从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源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教育的作用的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的知识。联系与运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湖北省中部J市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满分5 manfen5.com

注: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1%;每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拉动投资1. 5亿元;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消费2. 5万元。

材料二  J市从2004年起推动城区南移,十年问,该市原市区南部毗邻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市城区南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4分

材料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J市部分人大代表在对南城区调研中发现,城区南移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如与原有市区居民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标准低、门坎高、障碍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难题,也成为该区居民的普遍心愿。

22014年1月该市召开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决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应怎样履职尽责,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并简述政治生活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为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2014年2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据此回答题。

1.会议要求,在这一活动中,各省区市党委要高度重视,抓好领导协调工作;市县党委要切实履行活动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组织;乡镇街道党委要积极参与,自觉行动。这一要求

①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了事物的整体性

②承认了个性与共性相互联结,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④坚持了实践的观点,看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早始于2013年6月。在关于开展这一活动的依据的讨论中,有如下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践群众观点

④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真正被打败的人,不是行动而是心;行动被打败了,可以重新站起来;而心被打败了,那就永远倒下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很重要,但认识比实践更重要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C.思想决定行为,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D.积极参加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2012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外升内贬、国家银根收紧以及民工荒深入发展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作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趋紧。某企业由于坚持诚信经营,注重人文关怀,因而得到银行和员工认可,克服了资金和人员短缺的困难,并改进了技术和管理,保持了良性发展。该企业保持良性发展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可以经济化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以增强诚信意识为着力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正值农历马年。春节期问,“马上有”句式拜年短信走红,“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加薪”……这些“马上有”尽管有调侃色彩,却反映了人们在就业、住房、涨薪等方面的期待,也传递着人们快马加鞭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表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创造美好生活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