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扶贫中,异地安置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贫困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脱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为此,县、S乡、村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省财政厅、S乡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该村利用各类财政扶贫资金,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开通宽带网络,鼓励电商发展。三是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改变以前农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实行对外优惠招商,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力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四是积极申报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今年申报12人,最终审定通过了9人,本科生每人得到12000元的救助,解决了这部分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的经济困难。扎实的脱贫业绩深受社会好评。
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扶贫举措的意义。
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74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非税收入25676亿元,同比下降4.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56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51亿元,增长15.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329亿元,增长9.5%;教育支出26625亿元,增长8.1%。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更加突显公共财政的性质,有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②我国当前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
③我国财政收支增速都快于经济增速表明财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政府推进税费改革,清理规范涉企业收费,降费措施取得成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5.6亿元。这
①体现了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②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投入力度,在大型客机、载人航天、可燃冰研究开发、量子通信等方面,不断刷新中国创新高度,实现了“非对称”赶超(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于传统的发展道路或技术路线,实现沿其他道路的快速赶超)。由此可见
①国家财政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③财政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一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一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②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③积极发挥财政促进公平、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作用
④健全和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居民收入调节机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③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
④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