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材料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论述。首先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做不强” 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许多“雪山”“ 草地” 等着我们去跨越,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 需要我们去征服。这就要求我们(    )

①坚定理想信念,把崇高的精神作为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②弘扬长征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的决定性力量

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征服自然,创造奇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生活充满了起起落落。关键在于,在顺境时不得意忘形,在低谷时不妄自菲薄。与其在风雨中畏畏缩缩,不如在雷电中勇往直前,即便淋得透湿,也要奋力一搏。” 这启示我们(  )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应对人生风雨的力量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党和政府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结合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③普遍性包含特殊性,顶层设计具有一般指导性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基层探索可找到共性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题文)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体液或细胞中分离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多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如实体肿瘤或白血病。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带动基因测序技术从实验室走入临床,成为全球医学界的热门话题。这说明

①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活动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的需要客观上能够推进实践的发展

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深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的原因(    )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③正确意识直接现实改变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意识影响人们对生态建设的态度和生态建设的行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