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据此回答题。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把握事物发展的状态,坚信前途光明和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③要在新质的基础上坚持新的量的积累
④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学生张驰在需要采光的墙面上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虚拟窗”,只要外面有阳光,这扇“假窗户”就会亮起来。凭借这项小发明,他获得泰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启示我们
A.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B. 要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C. 破立并举在创新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D. 要勇于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哦》启示我们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看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均衡论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通过斗争性表现出来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是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向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各地以其为参考,制定出符合当地气候和物产需要的“农事历”,从而使它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二十四节气”的传承过程体现了
①矛盾普遍性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②矛盾特殊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特殊性是普遍性经验的来源和有效载体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抓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持续的量变会引起食物发生质的变化
B.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上述现象说明了
①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认识世界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④系统优化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