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判断坚持了(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客观与主观、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以人为本,相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为提高党员修养,习总书记提出了“敲钉子”法,即做事创业都要锲而不舍、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千桃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由此可见
①矛盾的共性包含个性,中国的经验是世界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世界文明成果可以为我所用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主席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下列对习近平用典所作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A.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有决定性的影响
B.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但永远都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D.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相知”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缩短“万里”这种物质的距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论断
①解决了我国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②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改变
③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重心
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天寒地坼的冬季,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从这一写作手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具体分析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