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材料一:“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材料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都是“先拼音,后识字”的编排,“部编本”语文教材却是“先识字,后拼音”。这样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从学习汉字入手,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对学习的心理预期。相对于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拼音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表示:“要的就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让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

(1)“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3)很多汉字是象形表意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请你任意选择两个汉字,分别从该字的“形”与“义”中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①“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数量、丰富古诗文体裁,筛选能够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经典古诗文。让青少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 ②“部编本”语文教材通过大量中外革命传统经典篇目,激发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 ③“部编本”教材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指引,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客体的复杂多变都会限制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儿童有其特殊的认知规律,不同版本的编写者对汉字教学也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汉字教学、教材编写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其承载的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而是对汉字教学多次反复认识的表现。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是人们对儿童认知规律、汉字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的结果。 (3)示例1:“恕”,如心,如同自己之心,用自己之心去体会他人之心,这是“恕”的本意。表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 示例2:“人”,一撇一捺。“人”字像两条腿,撑着一截正直的脊梁,撑着一颗向上的头颅,昂然挺立于天地间,中华儿女顶天立地。 【解析】(1)“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说明,可结合材料,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等方面,对设问进行说明。 (2)本题要求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 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而是对汉字教学多次反复认识的表现,是人们对儿童认知规律、汉字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的结果。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等方面,分析说明“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并不是简单的顺序调整,而是遵循儿童特殊的认知规律,是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任等。 (3)本题考查实践运用能力,只有平时多多积累,才能从字的“形”与“义”中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智、志、赢、人、忠、孝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中国积极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大多数国家广泛认同。

经济全球化一直由发达国家主导,但是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持续增强。1980-1999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名义增量贡献仅为3.7%,而同期美国贡献31.7%,但2000-2007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名义增量贡献大幅上升至9.8%,同期美国下降为19.1%。若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测算发现,2008-2016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名义增量贡献高达45.1%,而美国仅为23.5%,且长期贸易逆差。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有利,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的思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倡导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机制,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普惠平衡发展,给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免除了大量债务,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为最不发达国家解决贫困饥饿问题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还在“碳排放”和“世界气候”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

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言论,有网友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也有网友表示坚决反对。

结合材料,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就网友的其中一种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同时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材料二与会各方代表就如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各抒己见。

代表甲:当产品和服务“有没有”不再是问题时,“好不好”就成了关键。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代表乙:“中国经济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支撑是科技创新。”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代表丙:要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农户经营权流转的办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振兴,让这片田野更富有生机、充满希望。

代表丁: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但与贸易强国的要求尚有差距。对此,要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外贸新优势培育,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代表发言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2018119日巢湖市制定《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见章盖章”工作暂行办法》,对所有拟落户的工业项目入园资格会审、项目审批、项目竣工验收均实行“见章盖章”制度。与以往相比,这一创新机制不仅将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一,还对项目落地全程提供监管和服务。这一创新机制

①是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能促进市场体制完善,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③符合最高的价值标准,属于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助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养鱼是利用梯田能保水、水质比较好的条件,开展的一个种养生产方式。鱼在田里活动,通过鱼的排泄,可以对田起到松土和肥田的作用;鱼觅食,吃掉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果。这说明

①梯田的属性是其具备养鱼功能的前提

②梯田的价值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提升

③思想观念创新实现了梯田价值的增值

④梯田的价值随着其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201822日,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为“地震预测”这道世界性难题的解答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思路,突破以往受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实时观测。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克服不利联系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优化自在事物联系

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