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

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道:“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启示我们(  )

①中西方文化都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 

②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③实现世界文化繁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解析】结合钱钟书的言论可知,东西方的文化都有相互借鉴的成分,通过相互交流,更加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所以答案选择C。①中西方文化都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中的都表述过于绝对;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强调各自的特性,而材料强调彼此的交流借鉴,不符合题意。 点睛; 文化多样性:表现 差异 共性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原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意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态度 内容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因 民族角度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世界角度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原则 内容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原因 民族角度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画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帛画,之前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宗教绘画为主,山水画、花鸟画萌芽;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人物画具有时代特征;五代两宋,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元、明、清,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突出发展。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  )

A. 隔代相传,越燃越旺

B. 色彩斑斓,独具特色

C. 一脉相承,独树一帜

D. 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正在全国火热上映,截至201837日晚8点,全国票房已经突破1.5亿元,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纪录片。这说明(  )

①文化能够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优秀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③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④中华文化提升了人们的自尊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成功举办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30年后,韩国人用两个多小时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和平。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奥运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

②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③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

④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下列古语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这一要求一致的是

A.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D.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