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述法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并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可以享受130多个WTO成员提供的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靠对外贸易拉动的部分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与世界市场的碰撞,中国企业逐渐“涅槃”,华为、中兴等众多中国企业已经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他们认为中国产品主要靠低价竞争,知识产权意识缺乏,政府是许多企业的“影子”股东。许多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开放更多的领域(如金融、信息、能源等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
(1)说明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价值观对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强调,面向未来,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实现持久和平;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说明我国:
①高瞻远瞩,善于用综合的思生方式认识事物
②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③以人为本,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④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的全球政党大会,探讨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1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拥有不同国别背景、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齐聚北京坦诚交流。这表明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国政党仍有指导作用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③解决具体矛盾需要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头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