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 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 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B. 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具有前瞻性
C.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A.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三严三实”,即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的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哲学依据是( )
A. 意识具有反作用 B. 世界是可知的
C.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题文)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任何情况下都听党话、跟党走。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将使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总体上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正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绝非易事,任重而道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新气象新作为着力解决好这—社会主要矛盾,就能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要着力解决好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两个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