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 ①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配合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作了专题节目,全面对北京精神进行古今阐释。
镜头1 | 北京地区有史以来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交汇杂居之所,自辽以来,分别有契丹、蒙、汉、满等多个民族政权在此建都,使“北漂”的帝王最终变成了“土著”。 |
镜头2 | 明清以来,在京建立的各地会馆,容纳各地举子进京应试,广收天下英才,汇聚于此,促进了北京的发展。 |
镜头3 | “国粹”京剧融合、借鉴徽腔、汉调及各种地方戏曲,改良当时在京各种剧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唱腔体系,一改昆曲独占高雅殿堂的局面。 |
镜头4 | 奥运场馆“水立方”的设计选址与北京北中轴线延长线的地标建筑——北顶娘娘庙发生冲突,设计最终采用了保留地标,南移场馆的解决方案。 |
上述镜头共同体现了北京精神的何种内涵?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说明应该怎样立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回答下列小题。
1.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A. 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 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 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 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2.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