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5年重阳节,有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儿女陪父母一起过重阳。越来越多的人深深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父母,就多陪陪父母。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

 

(1)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陪着爸妈过重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陪着爸妈过重阳”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保留,又是对其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陪着爸妈过重阳”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4)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陪着爸妈过重阳”既要继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儿女的亲情与陪伴。 【解析】 本题以重阳节,有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儿女陪父母一起过重阳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分析。首先,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陪着爸妈过重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次,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分别说明“陪着爸妈过重阳”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保留,又是对其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陪着爸妈过重阳”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最后,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角度说明“陪着爸妈过重阳”既要继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儿女的亲情与陪伴即可。 特点 要求 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相对稳定性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只带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传统意味“团聚”,始终让人向往和珍惜。中秋这一文化纽带让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脉相连。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永不改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微课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来的。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兴起说明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新传媒的出现,标志着着旧传媒的消失

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