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泥古,也不是盲目排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之所以能够深植人心,恰恰在于它的时空兼容性,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它总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总能指引我们向着至善至美进发。

古典诗歌的热潮再次兴起,这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我们今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必须继承这一优秀传统,激活传统基因,赋予时代内涵,循序渐进地在融合中传承,在扬弃中发展,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继而才能实现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知识,探究应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要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赋予其时代内涵。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复古泥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要坚持在融合中传承,在扬弃中发展。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内容形式、传播: 手段等创新。 【解析】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知识,探究应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首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要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赋予其时代内涵,可以从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复古泥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要坚持在融合中传承,在扬弃中发展,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的角度说明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即可。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与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短板”一词源自“木桶理论”。 一只水桶其最大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精准加力补短板。 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存在短板,不同地区也各有其短板,经济发达地区亦无法避免。比如“北上广深”正经历大城市病,暴露出的短板也不少。补短板可以推动发展升级,促进民生改善,释放改革红利。要想真正把短板补齐补足,就要因应不同短板的不同性质,因“短”施策。比如,面对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短板,因此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短板,因此要加强精准扶贫。

结合材料,说明补短板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在全球化的场域中,中华文化既迎来了“走出去”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文化霸权和文化壁垒的挑战。中华文化“走出去”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在内、外两方面的动因驱使下做出的必然选择。从内部动因来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获得更多由文化资源转变而来的经济资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已经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社会资本。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程度的不断提升,对这种“社会资本”缺乏所带来的不利体 会也越深刻。从外部动因来看,我们仍然处于西方强势文化掌握话语权的客观环境中,西方文化霸权在客观上对我国也产生了多层次的负面影响。在当前的全球化场域下,国际政治多极化、民族文化多元化以及经济模式多样化的诉求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应当成为我们考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础,这种诉求对我们来说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条件。

(2)请就如何推动中华女化走出去提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312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外发布。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战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追求个性化和生活品质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新手工艺”“重拾手作传统”等名词在社会大众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采用传统工艺元素生产的新日用品和文创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可以说,当前传统工艺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工 艺振兴迎来了最有剌的条件和历史时机。

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越,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出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查看答案

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将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以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等制度。而在2018年1月1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特别提出了允许利用宅基地建设生产用房,创办小型加工项目,推动返乡人员创新创业。这一场与土地有关的改革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②从我国农村当前的实际出发,能够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

③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将给农村带来更大活力和改革机会

④展现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说明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