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

A. 高原和山地    B. 平原和丘陵    C. 高原和盆地    D. 盆地和山地

 

图中所示山脉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    C. 太行山    D. 祁连山

 

“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  )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B. 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C. 我国地势南高北低    D. 我国地势北高南低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在我国东部炎热多雨的季节,旅游的王先生通过GPS卫星定位,确定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在图中的甲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王先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2)王先生在甲地,那么乙地在王先生的       方向。

(3)王先生到达乙地时,测得气温是18 ℃,如果山顶海拔是900米,你们你认为此时山顶的气温最高应该是       ℃。

(4)图中A、B两条虚线可能发育成小河支流的是      

(5)夜晚王先生住宿在图中城镇,早上起来去小河边散步,发现河里结冰了,你觉得可信吗?为什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气候类型       ,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       图(填序号)相吻合。

(2)B地的气候是      ,其气候特征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     (填序号)。

(3)C地气候是       ,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洲。

(4)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       (寒、温、热)带气候,该种气候的特征是      

 

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出现夏至日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       (时间)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       ,该纬线的纬度是      

(3)据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而南极圈内出现       现象。

(4)此时,蓬溪城市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5)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       季。

 

下图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终年严寒

B. 热干燥

C. 高温多雨

D. 冬冷夏热

 

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从“西天”取回的经书所属的宗教是

A. 伊斯兰教    B.     C. 道教    D. 基督教

 

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列地区的民居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一组是                                                      (    )

A. 黄土高原—窑洞    B. 北京—四合院    C. 北极地区—冰屋    D. 西亚—高架屋

 

读“纠结的母亲”漫画,让“母亲”纠结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A. 环境问题    B. 人口问题

C. 资源问题    D. 水污染问题

 

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如图是哪一宗教的代表建筑物( )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 世界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为保持空气的洁净、清新,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民把秸秆粉碎还田,作为肥料

B. 农村用沼气、城市用天然气做饭

C. 坐私家车上班、上学,减少拥挤

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汉语    C. 俄语    D. 阿拉伯语

 

小华到某地旅游,他发现这里的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常见到尖顶的宗教建筑“教堂”。小华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

A. 非洲南部    B. 亚洲西部    C. 欧洲西部    D. 亚洲东部

 

分析下表,关于X国和Y国的正确说法是

A. X国人口比Y国人口多    B. Y国出现人口减少现象

C. 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Y    D. Y国人口分布稀疏

 

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中带有“桥”字,如遂宁的介福桥、蓬溪的红星桥等,与桥有直接关系的地理因素是

A. 矿产    B. 河流    C. 森林    D. 土壤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不均匀,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 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    B.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C. 地势高峻的山区    D. 干旱的沙漠地区

2.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北美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亚洲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缺乏    B. 地震灾害频繁

C. 地形崎岖不平    D. 气候酷寒干燥

 

小强在“天气”和“气候”的描述中,反映天气的是

A. 成都1月十分寒冷    B. 四川7月较为凉爽

C. 明天台风将在台湾登陆    D.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干燥少雨

 

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妥当的是

A.     B.

C.     D.

 

蓬溪某校的婷婷同学在不同的节气观察正午自身影长的变化,总结出节气不同,正午的影子也有明显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小林的正午影子最短的时候,这一天是

A. 冬至    B. 立春    C. 夏至    D. 秋分

2.地球从甲节气到乙节气,小林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A. 越来越长    B. 越来越短    C. 保持不变    D. 先变短后变长

3.不同季节,小林正午影子长度不同的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壳运动    D. 气候变化

4.当太阳直射经过乙图至丙图时,太阳直射点的情况是

A. 正向南移    B. 正向北移    C. 在南半球    D. 在北半球

 

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大洋洲    B. 非洲、南极洲

C. 亚洲、南极洲    D. 非洲、大洋洲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

A. 30°S,30°W    B. 30°S,60°E

C. 30°N,30°W    D. 30°S,30°E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圈,大约需要

A. 40小时    B. 400小时

C. 80小时    D. 800小时

2.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会发现地球是

A. 正圆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天圆地方    D.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并结合东西两侧A、B两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五带来看,A城市属于        (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太阳辐射较弱的是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        

(5)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     

A.1800米        B.3000米         C.3600米        D.5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1)南温带 (2)D;C (3)乙;甲 (4)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B (6)热岛效应,体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1)从五带来看,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D,太阳辐射较弱的是C地。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乙,气温曲线更陡;甲图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3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人口多、建筑物稠密,气温更高。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型】解答
束】
3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               ,可判断A地位于        带。

(2)B图气温最高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气温最低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因此,B地气候类型是                    

(3)C图是___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4)A、B、C、D图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图是_____(填字母)。

【答案】(1)全年高温 ,热      (2)夏,少,冬,多,地中海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       (4)D

【解析】试题分析:(1A图为热带季风气候,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全年高温,可判断A地位于热带。(2B图气温最高是夏季节,此时降水少,气温最低是冬季节,此时降水多,因此,B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3C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4ABCD图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图是D,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世界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最集中。(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两侧,非洲最广、南美次之、澳大利亚较广。(3)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部中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4)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亚洲、北美分布最广,南美局部。

型】解答
束】
33

材料(一):世界人口容量主要是根据人的食物要求和地球上所支持的食物生产能力进行估算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容量在100亿人左右,世界耕地面积约14亿公顷,世界粮食单产可望达到7300千克/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应达到1000千克/年的水平,所以可供养的人口为102.2亿人。因此,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地球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随着人ロ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水、矿产、森林资源都出现了危机。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地球上的森林资源遭受到空前的破坏,现在平均每分钟就要毁掉2万平方米的森林。森林这个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生物资源、涵养水源、防止沙化和保护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变得越来越脆弱了。1950年,世界人均森林面积还有6800平方米,但到2000年却下降到3300平方米,号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竟有40%濒于毁灭。

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每年从工厂大量排放的废气和废渣,一方面给自然界造成毒害,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居民的健康。在现代城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和噪声污染直接危及市民的居住环境。占世界总人口3/4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谋求自身的迅速发展,加大了经济开发和城市发展的力度,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损害。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是直接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引发了人类的许多疾病,而且给子孙后代的生活也造成不利的影响。

材料(二):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材料(三):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材料(四):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而青年人和儿童的比例缩小的渐进过程,结果使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期望寿命延长的结果。一定程度的老龄化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寿命延长的反映,也表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水平的提高。但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齡化又会造成人口抚养系数增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老龄人口指65岁以上的人ロ。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叫作老龄化社会。1980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为61.5岁,到1998年则上升到66.8岁、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瑞典,老龄人口占总人ロ的比重超过了15%,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了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的负担,并引发许多老年人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种种措施,尊重、关心和爱护老年人,使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

(1)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如果超过人口容量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人口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世界人口的剧增,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2)世界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呢?谈一谈你的看法?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1)窑洞  , 黄土高原

(2)冬暖夏凉   (3)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冬天挡住了西北风,夏季的东南风迎面而来。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民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型】解答
束】
31

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并结合东西两侧A、B两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五带来看,A城市属于        (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太阳辐射较弱的是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        

(5)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     

A.1800米        B.3000米         C.3600米        D.5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1)南温带 (2)D;C (3)乙;甲 (4)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B (6)热岛效应,体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1)从五带来看,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属于南温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D,太阳辐射较弱的是C地。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乙,气温曲线更陡;甲图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A城市位于迎风坡,B城市位于背风坡。

(5)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3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人口多、建筑物稠密,气温更高。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型】解答
束】
3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地区的气温特点是               ,可判断A地位于        带。

(2)B图气温最高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气温最低是_____季(填季节,此时降水     (多或少),因此,B地气候类型是                    

(3)C图是___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      

(4)A、B、C、D图中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图是_____(填字母)。

 

.读下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⑴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洋沿岸及南美洲亚马孙等地区。

⑵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美洲也有黑种人分布的原因是                      

⑶图中可知目前还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答案】⑴ 东部    北冰  ⑵ 中部  南部    欧洲人将非洲黑人做奴隶贩运到美洲    ⑶南极洲

【解析】(1)由图可知,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冰洋沿岸及及南美洲亚马孙等地区。

(2)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美洲也有黑种人分布的原因是欧洲人将非洲黑人做奴隶贩运到美洲。

(3)图中可知目前还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南极洲,是由于这里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型】解答
束】
30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1)窑洞  , 黄土高原

(2)冬暖夏凉   (3)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A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冬天挡住了西北风,夏季的东南风迎面而来。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民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型】解答
束】
31

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并结合东西两侧A、B两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五带来看,A城市属于        (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2)图中C、D两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太阳辐射较弱的是   

(3)甲乙两个气候统计图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是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4)造成A、B两个城市降水差异如此明显的原因是        

(5)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该区域某山峰处气温为15℃,山下气温为33℃,那么该两处的相对高度是     

A.1800米        B.3000米         C.3600米        D.5000米

(6)气象工作者发现,A、B两个城市均出现同一现象:其市区内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要高一些,主要影响因素是     

 

把下面这些世界性或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标志与其相应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世界贸易组织      欧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联合国

【答案】BACD

【解析】由图中四个联合国组织标志可知,A是欧盟组织的会旗,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会旗,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旗,D是联合国的会旗。

型】连线题
束】
29

.读下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⑴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洋沿岸及南美洲亚马孙等地区。

⑵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美洲也有黑种人分布的原因是                      

⑶图中可知目前还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答案】⑴ 东部    北冰  ⑵ 中部  南部    欧洲人将非洲黑人做奴隶贩运到美洲    ⑶南极洲

【解析】(1)由图可知,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冰洋沿岸及及南美洲亚马孙等地区。

(2)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美洲也有黑种人分布的原因是欧洲人将非洲黑人做奴隶贩运到美洲。

(3)图中可知目前还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南极洲,是由于这里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型】解答
束】
30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A的特点是     

(3)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分析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连线

延安的年降水量比上海少                                 A.地球形状与运动

青藏高原是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迎风坡与背风坡

高大山脉的两侧降水存在明显差异                         C.海拔地势

赤道终年炎热,而南极终年冰雪覆盖                       D.海陆位置

【答案】DCBA

【解析】关于以上气候现象与主要影响因素的说法,延安的年降水量比上海少是延安离海更远,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由于该地海拔高;高大山脉的两侧降水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处于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关系;赤道终年炎热,而南极终年冰雪覆盖是因为地球形状与运动。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型】连线题
束】
28

把下面这些世界性或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标志与其相应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世界贸易组织      欧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联合国

【答案】BACD

【解析】由图中四个联合国组织标志可知,A是欧盟组织的会旗,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会旗,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旗,D是联合国的会旗。

型】连线题
束】
29

.读下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⑴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洋沿岸及南美洲亚马孙等地区。

⑵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美洲也有黑种人分布的原因是                      

⑶图中可知目前还没有常住人口的大洲是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