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项羽

B. 张骞

C. 李斯

D. 孔子

 

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 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B. 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政权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东汉

②西汉

③西晋

④曹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本统一了北方

B. 三国时期的军事家

C. 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D. 赤壁之战被打败

 

2015年10月,因青蒿素的发现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有人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过一位中医名家,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主要功绩是

A. 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 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为患者成功实施开腹手术

C. 著成《九章算术》,被列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D. 撰写《史记》,为后世编写史书提供了范例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

③减轻刑罚

④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    B.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

C. 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D. 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一场战役时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这场战役是( )

A. 坂泉大战    B. 涿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巨鹿之战

 

下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在下列各诸侯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A. 越国    B. 晋国    C. 吴国    D. 齐国

 

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争霸战争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争霸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争霸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增强了实力

 

关于下图,解释错误的是

A.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

D.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资料

 

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 禹建立夏朝,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D.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半坡人的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构造(如下图)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A. 他们的聪明程度不同

B. 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C. 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D. 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

 

下列各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①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②2北京人牙齿化石

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④北京人复原头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_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1947年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895年发生的“公车上书”,标志着_______ 运动揭开了序幕;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放战争中,北平的解放正体现了这一策略。(  )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中国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