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 )

A. 近代化起步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中国开始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D.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历经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思想)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观念层面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 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

D. 梁启超要求限制袁的权力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曾经颁布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它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共同纲领》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李大钊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是

A. 天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19世纪60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请问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军事企业、第一所民用企业、第一所新式学堂分别是

A. 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

B. 安庆内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京师同文馆

C. 安庆内军械所、湖北织布局、京师大学堂

D. 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京师大学堂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理由是

A. 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 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D. 贯彻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张謇是清末状元,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多个企业,参加了多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阅读资料,请你回答:

(1)材料中张謇立志创办实业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中“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特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内战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

(4)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哪些历史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一:井冈山会师        图片二: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

请你回答: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的发生相距多少年?

(2)上述史实对分别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后来红军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标志着什么?

 

 

下面几种思想主张是在近代化探索中出现的,请你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民主共和

②变法维新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马克思主义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①④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落后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其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④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 《申报》

B. 《万国公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如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戊戌变法的推动

C.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而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 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 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 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 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纽约《世界日报》曾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出一则广告:“毛泽东生前写下不少诗词,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小明观看了《挺近大别山》《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后,写下了观后感,下列题目最恰当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血肉筑长城,抗战到底

C. 推翻帝制,走向和平

D. 人民革命,走向胜利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意义的相同点是

①沉重打击了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④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列内容可以证明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有

①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②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 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 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 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取的是

A. 创立中国同盟会

B. 建立中华民国

C. 发动秋收起义

D. 提出三民主义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A. 实现了君主立宪

B.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增强了近代国防实力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挽救了民族危亡

D. 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