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B.

C.

D.

 

“它使东西两个半球之间建立了联系,使美洲无比丰富的资源供欧洲人掠夺、开发和占有,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他表明地球是圆形等科技知识能开辟人类活动的新天地”文中的“它”是指

A. 哥伦布率舰队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    B. 郑和下西洋

C. 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南美洲进入太平洋    D. 达•伽马领导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东西方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是轴心时代。下列不能列为这一时期代表人物的是

A.

B.

C.

D.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任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维护奴隶的利益

C. 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 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立宪之梦)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共和之路)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思想风暴)

(4)上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后,该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历史启示)

(5)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仁义,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说说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

(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影响。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据材料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劳动人民掌权的国家。(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充分体现了侵略者贪婪野蛮的本性,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践踏了世界文明。(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决定发动广州黄花岗秋收起义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下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 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打响了武装反抗清政府统治的第一枪

 

“为了满足军士的贪婪,各国将领允许士兵在北京城无所顾忌地烧杀抢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摧残,地安门至西安门的房屋被焚毁殆尽,前门至东四牌楼也是满目荒凉……”材料描述的是(     )

A. 八国联军的暴行

B. 英法联军的暴行

C. 沙俄的侵华行径

D. 日军旅顺大屠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 坚持禁烟运动,领导虎门销烟

B. 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C. 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 领导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国家遭到列强入侵,决定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已之力,你最有可能进入下列什么地方(     )

A. 时务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福州船政局    D. 京师大学堂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支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改革政治体制    B. 反侵略反封建

C. 发展民族工业    D. 推翻军阀统治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 军民体质下降    C. 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 白银大量外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他地方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的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是开启了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帕尔默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使大西洋由一道栅栏,一个终点,1500年左右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二战后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是什么?简述它的宗旨与作用。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只有那些习惯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习近平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

材料二: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2)如果你是诺贝尔奖评委,你认为中国古代史上谁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三:“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实际上,欧洲领先于世界的并不是它的基督教信仰,也不是它的政治制度,而是它那辉煌灿烂的工业文明。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的“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指什么?列举“5分钟事件”中三例重大的发明。

材料四:美国专利制度起源于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国会拥有的第8项权利;即国会拥有:“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这个思想在1790年和1793年法律中得到落实和完善,促进了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1790-1811年平均每年有发明专利77件,1820年前后200件,1850年1000件,1860年超过4000件,,1841-1850年共批准6460件,1851-1860年为25250件。

……学术界认为,1840—1860年是美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时期,到这个世纪末,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工业国,经过内战后另一个20年的发展,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工业强国,在经过20年的世纪之交,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世纪”的基础是在19世纪奠定的。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4)依据材料四说明20世纪“美国世纪”的基础是在19世纪奠定的原因。

(5)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5年,北京市教委启动实施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市教委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实施意见》,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完成不少于10次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某中学历史组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考古遗址,是“北京人”的发祥地。

材料一:下面是北京人生活情景图片。

上面图片中促使北京人的体质和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人类进化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的是          

活动二:参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遗址于1979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材料二:堇鼎,1975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贵族墓地,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堇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西周首都现西安附近),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的赏赐,为纪念此荣誉特做此器。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2)依据材料二堇鼎铭文的内容印证了西周治理地方什么制度?堇鼎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游学活动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

某中学决定在暑期开展游学活动,确定的主题古都探寻。并且确定西安、南京、洛阳三座城市作为游学目的地。

(3)小明为准备游学活动搜集了三座城市的一些资料,其中搜集了三张图片,结合所学下面三张图片分别对应上述三座城市是①                                

(4)结合古都的概念,效仿下面古都西安的介绍,简述北京成为四大古都之一的依据。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丝绸之路

的东方起点之一,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汉、隋、唐等朝代均崛起于关中并正式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大王朝文治武功的顶峰。西安也是中国古代产生盛世最多的古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

活动四: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

材料三:一寸河山一寸血。历史永远铭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晚上,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沉睡。1937年,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的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一天投下长达八年的暗夜,遮覆了3500多万同胞的尸首;这一天刻印着一个民族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一天记录着中国人的难以忘却的仇恨和耻辱。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自此欲火抗争直至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华民族的百年衰败沉沦自此开始扭转,古老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独立与自强。

(5)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和标志,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址为什么选在宛平城内?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活动五: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即1417年,至1420年建成。天安门城楼的设计师是苏州人蒯祥。从建成之始,天安门就被赋予“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政治意义。后来,明亡清兴,顺治皇帝重建城楼,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改名为“天安门”。到了清亡之后,民国建立,天安门经历并见证了一次次政治巨变。

材料四:下面两张照片记录了曾经在天安门前发生的历史事件。

(6)写出上面两张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从社会转型角度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意义。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利用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B. 煤炭﹣﹣石油﹣﹣电力﹣﹣原子能

C. 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D. 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殖民体系瓦解

C. 欧洲国家联合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曾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国家在两次大战中始终处于敌对状态的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日本

⑤意大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下图这组群雕完成于1941年,代表了美国此前的建国150年历史中最伟大的四位总统:从左至右分别是美国国父华盛顿、《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和平使者西奥多·罗斯福、黑人之父林肯。林肯被称为黑人之父是由于
 

A. 他领导北美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B. 在他的组织下颁布了1787年宪法。

C. 他领导了南北战争,在战争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面对大危机他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