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B. 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 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题文)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宪法己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B.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C. 宣布苏联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 十月革命后

B.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

C. 两个五年计划后

D. 三年国内战争后

 

提出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的条约是(   )

A. 《辛丑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四国条约》    D. 《九国公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 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B.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 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D. 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文)对于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形成的某种政治经济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五年计划”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

①废除农奴制

②领导十月革命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历史连线是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间连线搭配错误的是( )

A.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C. 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 罗斯福——推行新经济政策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退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美国将重返亚太地区。一战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凭借哪一条约从亚太地区的中国获取了最大的侵略利益?( )

A. 《四国条约》    B. 《色佛尔条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九国公约》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是(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

A. 拿破仑战争中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 克里米亚战争中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为报道巴黎和会,中国《大公报》购买了路透社的电稿,但有关我国在“巴黎和会”利益得失的内容寥寥无几。甚至山东问题的最终结果、我国专使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这些国人极为关心的事实,1919年7月5日“特约路透电”中,10篇消息只字未提。以上史实说明( )

A. 中国通讯技术落后    B. 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C. 英国媒体保持公正原则    D. 巴黎和会与中国无关

 

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 让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 与帝国主义矛盾消除    D. 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斯大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下列那一事件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巴黎和会召开

 

如下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因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名扬世界(  )

A. 十月革命    B. 凡尔登战役

C. 攻占巴士底狱    D. 莫斯科保卫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入永安州”后,进行了怎样的安排?这一安排有何意义?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请列出。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恩格斯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已引起了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并使这一起义带有绝灭战的性质……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沉迷的帝国”和“堕落的帝国”分别指哪个国家?导致该帝国沉迷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早灾、出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1853年冬,太平天国天颁布了革命纲领(如下图),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规定粮食、钱财等一切物资都要上交圣库,民众不得自行支配。

材料三  太平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姓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太平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

(3)材料三领导集团内讧产生怎样的后果?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诵读诗歌认知“毒”害)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虎门销烟功过谁与)

材料二  甲: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伟大的爱国者。

乙:林则徐的禁烟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应该对战争负全部责任。

(2)材料二是关于林则徐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鸦片战争惊醒中华)

材料三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伴随着时光流道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来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少。

(3)材料三中茅海建为何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

A.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B.严重的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C.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

D.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

A. 准许设厂    B. 协定关税    C. 驻兵使馆    D. 割占香港

 

八年级的同学要举行《林则徐生平事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虎门销烟

C. 天京事变

D. 金田起义

 

(题文)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 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 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 抵制中国的禁烟活动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回顾历史,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中俄《瑷珲条约》

B. 中俄《北京条约》

C. 中俄《改订条约》

D.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