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说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文本,“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羊有哪些认识?请分点概括。

3.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4.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5.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 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 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 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 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 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横无涯      受任于败军之

B. 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

C. 怀乡      搜于中三日三夜

D. 至若春和明  四时之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沿河求之,不亦乎(《河中石兽》)

(2)空谷传响,哀转久(《三峡》)

(3)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父其然也(《伤仲永》)

(5)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B.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C.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D.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E.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F. 疑怪昨霄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④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⑤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文名句。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诗文名句,这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就引用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来说明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他还用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来说明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题文)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

 

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 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 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 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 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 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 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 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 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 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 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息/风  抽/养精    B. /方  黄/头目眩

C. /蹲  辈/字里    D. /禁  奔/灰心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材料作文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这是中央电视二台天气预报栏目的广告语,这句话耐人寻味。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亲人、师友和你“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请将自己的感想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命题作文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可能会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曲径”尽头,尽显幽静;回转之间,可见大美。

请以“曲径通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60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

怀念母亲

王本道①当这个寒冬来临时,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了。大自然的季节周而复始,一个人生命的季节却不能轮回。母亲是在十年前那个多雪的冬天离世的。失去母亲后,每逢雪花飘飞的冬日,满眼琼枝玉树之时,记忆的底片上总会有几片忧郁的碎屑蹁跹,和自然界的雪花一起飘舞,年复一年。

②母亲幼时因家道中落,只读到“高小”六年级便辍学。尽管每天忙得足不出户,但偶有闲暇,她就喜欢看姑姑、叔叔带回家的闲书和报刊。平日她从不过问父亲的工作,然而在人生道路的重要节点上,她鼓励父亲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那是全国解放前夕,父亲供职的黑龙江航运局停业倒闭,人心惶惶,国民党的一些官员忙于网罗社会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逃往台湾。那时候,母亲异常清醒、冷静:“走到哪儿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不能往绝路上走啊!”就这样,父母坚定地留在了大陆。

③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父亲调往营口港参与开发建设,全家人一同前往。父亲工作很忙,母亲依然在家里相夫教子。每天晚上,常常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之中会感到妈妈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替我掖好被角,又查看炉火是否安全。时钟敲过十二响时,远处进出站火车的呼啸声将我吵醒,却见隔壁父母房间的灯依旧亮着。我悄悄下床,掀开门帘,看到母亲正一针一线缝制着衣服——寒冷的冬季总是和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连在一起,母亲是在抓紧时间,为每一个孩子赶制过年的新衣服。父亲每月虽然有近百元的工资,但一家七口的日子依然紧巴巴的。为了节约开销,母亲在操劳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的间隙,自己动手缝衣、做鞋。漫漫冬夜,母亲常常要忙到后半夜才肯睡觉,天不亮又要起来为全家做早餐。母亲把她对孩子们的疼爱,都密密地缝进每一个针脚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古诗的含意,我在童年就深深体会到了。

④长辈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无条件的。我从营口调到盘锦工作之初,父母担心为我增加经济负担,并没有与我一同迁来。几年后耐不住对孩子的牵挂,终于搬来帮我料理家中琐事。母亲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宽裕了仍勤俭度日。我每月都要塞给她几百元钱做零用,她推辞不过便悄悄地攒下,过春节时作为“压岁钱”发给孙子们。每逢我出差,她总是嘱咐不要买多余的东西,即便给她买回了衣物,她也总是放在衣橱里,只有年节时才露露面。用她的话说:“过惯了的日子已成自然,大手大脚的反倒感觉不舒服。”

⑤那时候我开始创作。每逢报刊上发表了我的文章,母亲听说后总会仔细阅读。记得我的一篇散文《关于我的名字》在某文学期刊发表后,她看了一遍又一遍,边看边咯咯地笑出声来,情不自禁地叫着我的乳名,和我絮絮地聊起往事,满是融融的温情。

⑥十年前那个冬天,母亲因严重心衰躺在病榻之上,弥留之际,她已经无力说话了,却还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肯放下,双眼直直地看着我。那目光柔柔的,脉脉的,缠缠绵绵,满是依恋、不舍和某种期盼。我只顾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放,泪水如奔泉般肆意地流淌,眼见着她缓缓闭上双眼……

⑦世间的爱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相通相同的,她们总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世界,以自己全部的心血,无怨无悔地奉献,哪怕走不动了,起不来了,生命的气息已细若游丝,也会用那一袭慈祥的目光默默地为孩子送上祝福。

⑧十年间,我一年年地期盼着寒冬的到来。母亲是在冬季离去的,冬季总会让我想起母亲离世前那缕慈祥的目光,想起她贯穿一生的对这个家庭的爱。于是,在一个灯火阑珊的冬夜,我写下了关于母亲的文字,既疗治自己内心的疼痛,也是提醒父母健在的朋友——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珍惜陪伴他们的每时每刻。

                       (原载《光明日报》 2018年2月2日,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一说第①段中加点字“几片忧郁的碎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文章为何从寒冬写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3.下面这段话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母亲把她对孩子们的疼爱,都密密地缝进每一个针脚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古诗的含意,我在童年就深深体会到了。

4.第⑥段写母亲弥留之际,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请简要分析。

5.在作者心中,母爱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选取一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

 

现代文阅读

点亮灯泡就能上网

李青

①最近看电视新闻,演讲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无线通信的教授。讲台上摆着一张不大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LED台灯,正对着台灯的桌面有一个小孔。教授一边说着话,一边打开了台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背后的屏幕上开始播放百花盛开的高清影片。为了打消观众的疑惑,他把右手放在灯下,阻断了光线,这时,屏幕上的画面马上停住。随后,他缩回了那只手,美丽的画面又继续播放了。

②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灯泡不仅能照明,还能传播数据!

③这位教授叫哈斯,他演示的是Li-Fi,即“光保真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传播速度最高达224GB每秒,比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快100倍。

④Li-Fi主要由接收光信号的光探测器和能转换数据的信号处理单元组成,数据经过信号处理器进入LED灯泡后,能以眼睛觉察不到的速度飞快地在明暗之间变换,这种带有源信息的明暗光束进入光探测器后,经由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和放大,再转换成电子信号,最后,这些电子信号再转换回二进制数据流,传到我们的用户界面。

⑤目前,我们主要靠无线局域网传播数据。全世界大约有140万个无线通信基站,拥有超过50亿的手机用户,每个月通过手机传送的数据量高达600TB。相当于15000部电影的信息量,而无线通信网络上承载的数据量还在不断增加。当然,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大部分能源用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制冷,无线电波谱资源日益紧缺,另外,因为无线电信号可以穿墙而过,所以很容易被拦截和监听。

⑥Li-Fi使用的可见光谱就要先进得多。哈斯发现,可见光谱比无线电波谱要宽10000倍,这意味着充足的光谱资源; 其次,灯泡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无需昂贵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第三,可见光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传播也更安全,而且不会对飞机的飞行或者医院的仪器造成电磁干扰。除了飞机和医院,Li-Fi也很适合机场、体育场、购物中心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⑦哈斯已成立了pureLiFi公司。他的目标是,让每个照明设备都能实现充电和高速安全的通信,并且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环保。

(取材于《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1期)

1.下列各项,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从哈斯教授的演讲现场谈起,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了说明对象。

B. 第③段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Li-Fi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C. 第⑤段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了解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承载的数据之大。

D. 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让读者了解了从Wi-Fi到Li-Fi的数据传播过程。

2.下列各项,关于“光保真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优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播速度快,每秒可传播224GB,比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Fi快出100倍。

B. 传播数据多,每月传送的数据量高达600TB,相当于15000部电影的信息量。

C. 只要有灯泡,就可以利用光线传播数据,无需昂贵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D. 传播更安全,对人体无害,也不会对飞机或者医院的仪器造成电磁干扰。

3.下面的句子中,哪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Li-Fi主要由接收光信号的光探测器和能转换数据的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文言文阅读

梅庄主人有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已尽矣,安得歌者助兴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守门,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歌者抱琵琶至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编书,天寒酒瓶已尽。黠者令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无损也。多沽,伤费;多饮,伤生。”主人强颔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诬,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等报主之时也,仆愿往。”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梅庄主人:清代文人谢济世的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酌酒校书           然:通“燃”,点燃

B. 夺瓶还曰             谏:劝说

C. 无损也             益:益处,好处

D. 马、造车、制穹庐     市:购买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遭戆者于道

A.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

B.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C. 子墨子闻之……起

D.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戆者攘臂而前曰”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斗折行,明灭可见

B. 行拂其所为

C. 稍稍宾客其父

D. 猛浪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中推断,“黠”有狡猾之意,“朴”是朴质的意思,“戆”为刚直之意。

B. 梅庄主人和朋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而戆者却赶走了歌者。

C. 主人酌酒编书,天寒没喝够,让仆人去打酒,被戆者当场拦住,主人心中并不高兴。

D. 主人遇难之时,另两位仆人都明哲保身,只有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

②会主人有罪下狱,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信,信中提到的莫扎特,是      作曲家。这段文字中,傅雷认为演奏音乐的最重要的是       

A. 傅聪      法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理性认识

B. 傅敏      奥地利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理性认识

C. 傅聪      奥地利       以心灵去表现理性认识

D. 傅敏      法国         以心灵去表现理性认识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B. 傅雷先生在艺术上有很深造诣,《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便是父子间谈音乐。

C.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D. 傅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作品文字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下面是某文化机构暑假“诗词赏析班”的招生安排表,你于7月6日看了后,准备邀请好朋友小明一起报名参加,请给他发一则短信。要求:内容准确,表述连贯,70字左右。

期数

开班时间

学习内容

第1期

7月3日开课,共5天

唐诗宋词鉴赏

第2期

7月9日开课,共5天

唐诗宋词鉴赏

第3期

7月15日开课,共5天

唐诗宋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语文课上,老师组织“文学名人简介”活动课,请每位同学介绍一位文学名人。下面是小明搜集的关于王安石的有关资料: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B.担任北宋宰相期间,获得皇上支持,努力推行变法。

C.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D.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语言朴素,说理透彻。

E.其诗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F.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用“五行说”来阐释宇宙生成。

请合理使用以上资料,写一段关于文学家王安石的简介,不超过70字(含标点)。

 

根据提示默写。

_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②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李白)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李煜)

⑥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

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

⑧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艾青)

 

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面对眼前的美景,陶渊明想要与大家辩论其中的道理,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B.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想起昏君刘禅,竟也配有庙,歆享后人香火,而自己苦无报国之路,只能吟一首诗来感叹。

C. 南京城中的秦淮河,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的场所,很多诗人在此写下借古讽今的诗歌,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一首。

D. 爱国诗人陆游风雨之夜躺在孤寂的乡村,不为自己的处境悲哀,心中还想着为国效力,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报告展示,假期参加辅导的城市中小学生,大约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

B. 少数国人仍然缺乏规则意识,还存在随意插队、闯红灯、甚至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

C. 我国首艘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万米级潜水器进行首次海试,潜水深度410米。

D. 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她写得和辙押韵,描绘人物维妙维肖,让读者赞不绝口。

B. 黄大年教授多年来通霄达旦遍稽群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

C. 从崂顶望去,重峦叠嶂中,一条小河蜿蜒流向大海,海面上波光粼粼

D. 崂山区教体局党委开展“蛛丝蚂迹找问题,红脸出汗促廉洁”活动,党员同志获益匪浅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去中山公园走走吧!耳边听不到汽车引声,只有小鸟啁,松涛阵阵。远处,电视塔高高立;近处,桃花灼灼,花团锦簇;最妙的是在偏僻处还有菜

A. chè    qiū   zhù   jí

B. qíng   jiū   zhù   qí

C. qíng   jiū   chù   guī

D. zhì    qiū   chù   guī

 

作文。

有些事没来得及做,成为遗憾或美丽的错误;有些话,没来得及说,带来矛盾或误解;有些朋友没来得及交,成为悔恨或怅惘的回忆;有些事,有些时候……我们来不及思考,表达,逃避,喜悦,挽留……

请以“来不及”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5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敬老院里的孤儿

①烟花三月,春风拂面,小城新建的养老院里杨柳依依,桃花开得正艳。

②我们进门时,一眼便见西墙根下靠着几个老人,低头耷拉着,在初春的太阳下像倦怠的老猫。与他们很不搭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院子里跳。见到我们的车,她欢快地跑过来,近了,却悄悄地躲在附近的一株桃树下,不再靠近,怯怯地看。她扎着两根这个年代里不常见的羊角辫,略长的红色大衣,黑裤,黑布鞋,绯红的脸颊。同行的人从车上搬东西,我独自走到桃树下,她低头,捡起落到地上的一枚桃花,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着,来回地转。我说:“真漂亮。”她笑了,麻利地低下头又捡起了一些,怯生生地递给我。我接过花,摸摸她的羊角辫,还她一个微笑。

③同行的人叫我,说一起去看老人,顺便把衣服给他们。我前往,她亦小猫似的尾随在我身后,一路跟着,看我们去每个房间,看我们跟每一位老人聊天。

④这是北面这排房的最后一间房,与别的房没什么两样。快到门口时,一直在我身后的她,却三步并作两步蹿到前面,一把将我们同行的小伙子推了个趔趄。小伙子有些气急败坏,叫:“谁家的丫头,这么不懂事!”她也急了,大叫:“谁让你踩的!”看地上,并没有什么东西,不知小丫头为什么突然恼怒。我拉她,只见她涌出两行眼泪,一干人有些手足无措。这时,厨房里的阿姨闻声赶来,一边哄她,一边跟我们说:“你们踩着她妈妈了,快躲开,别再踩着。”顺着阿姨手指的方向,我这才发现地上有个人形的图案,是用浅黄色粉笔画的。

⑤我从阿姨那儿了解到,小丫头是孤儿,以前一直和痴呆的妈妈生活,去年妈妈走了,小城里没有福利院,她被接到了这里,没多久,她就用粉笔在她住的屋子里面画了这个图形,说这是她妈妈。每天,她会用粉笔涂一遍,天天守护,不让别人踩。偶尔,她还会躺在这里,说是跟妈妈睡!敬老院的老人,都知道这是她的妈妈。

⑥我的思绪翻滚着,我似乎看见了,安静的养老院里,就她一个孩子。她没有玩伴,跑累了,烦了,想妈妈了,就拿起半截粉笔,一遍一遍描“妈妈图”,描时她又回到了过去,又触摸到了妈妈,想得痛了,累了,就蜷缩在“妈妈的怀里”睡一觉,享受一份天上传来的妈妈的暖。那一刻,眼泪濡湿了我的眼,心一揪一揪地痛。

⑦等我们慰问完所有的老人时,我发现,她又去桃树下,捡拾粉红色的花瓣,捡满一把就欢快地往自己头上撒。于是,她的头上像下起了粉红色的花瓣雨。我们不知道敬老院里有孩子就没给她带一份礼物,我记得她一直盯着我头上的发卡看,于是我摘下,将发卡夹到了她的头上,再轻轻摸摸她的羊角辫。她抬起头,迎着我的,是一张甜美的笑脸,她张了张嘴,一瞬间却又欲言又止,我走向她,问:“你想要什么,下回我一定给你带。”

⑧她摇摇头:“不,我不要。我想,我想……”我含笑问:“你想怎样?”半晌,她吞吞吐吐地说:“我想让你抱抱我,像妈妈一样抱抱我。”只一瞬,我泪如雨下。

⑨努力平复一下情绪,我半蹲下身,张开双臂将她紧紧拥到怀里。用脸,贴贴她的小脸,一手抚摸她的头发,一手轻拍后背,给她一个妈妈那样的拥抱。

1.文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前往,她亦小猫似的尾随在我身后,一路跟着,看我们去每个房间,看我们跟每一位老人聊天。

(2)我记得她一直盯着我头上的发卡看,于是我下,将发卡到了她的头上,再轻轻摸摸她的羊角辫。

3.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4.小女孩为什么不要礼物,而要一个“像妈妈一样”的拥抱?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1.《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杨太太家受到了怎样的待遇,以至于如此痛恨杨太太?

2.《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在航行中搁浅,遇到了什么险情?是如何脱险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昌学射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注释)①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②锥末:锥尖。③牦(máo):牛尾毛。④浸:渐渐,逐渐。⑤燕角之弧: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⑥朔蓬之簳(ɡǎ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⑦膺(yīnɡ):胸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虽:______

(2)视微如              著:______

(3)虱之心              贯:______

(4)以飞卫              告: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三 年 之 后 如 车 轮 焉 以 睹 余 物 皆 丘 山 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2)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4.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简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的妙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