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我愿是一片青翠的树叶,为春天点缀一丝新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把“后果”改为“成果”。)

B.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的服务”。)

D.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给自己的人生设立一个目标,并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去超越自己,不让自己有怠慢的时候。

B. 为你送一束花,希望能宽慰你忧郁的心情;为你唱一首歌,希望能抚平你创伤的心灵。

C.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D. 小妹妹手舞足蹈,夸张可爱的言行,引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g yīng fēi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当它jiá rán ér zhǐ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wù ǎi____________时,春天就来到了。

(4)空气和水中的酸类,fǔ shí____________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②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③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您,想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二十多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日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有改动)

1.说说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段的内容,概括母亲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学校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名著。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2)傅雷在第一份家书中说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石潭记》中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蒹葭》)

(3)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 。(《蒹葭》)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以向张九龄含蓄表达希望得到引荐出仕为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达朋友之间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四、阅读下面的《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B. 大惊                       ②不知有汉

C. ①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②不足外人道也

D. 向所志                     ②未果,病终

2.下面加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

B. 从选文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 3 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 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 3 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 7 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 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 7 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 1 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 1 分钟就认为已经到 1 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 1 分钟觉得这是 1 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 5 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 20%(1/5);而一个 20 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 5%(1/20);而对于一个 50 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 年底 4 期 B,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 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 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4.章第①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节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2)第 6 段中“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

的状态”,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氛围中,使人叹为观止。

C. 元旦期间,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 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C. 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D.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嘱咐    行辈    踊跃         皎洁

B. 眼眶    羁绊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C. 海棠    萌发    消声匿迹     周而复始

D. 凋零    枯燥    天衣无缝     海枯石烂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xǐnɡ)   散( mí)       惧(dàn)     慢(dài)

B. 辈(hánɡ)   撺掇(cuān duo)  踱来踱去(duó) 诣太守(yì)

C. 然(piān)   育(yùn)       风雪途(zài) 热(yán)

D. 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tiáo)    刘子(yì)

 

材料作文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演绎一段千古传奇;《背影》中,朱自清凝望父亲的背影,潸然泪下,百感交集,引发多少读者的共鸣;《散步》中,“我”选择平坦的大路,顺从了母亲,委屈了孩子,让亲情的馨香洒满一路……

是孝心无价,还是责任担当?是报答感恩,还是真爱无限……请任选一个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卷面清洁卫生、字迹美观。  (2)不少于600字。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 (至少写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一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写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本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朝天子·咏喇叭》一曲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曲儿小腔儿大”一小一大,形成对比,借物喻人,讽刺了宦官地位高又趾高气扬的丑恶形态。

B. “乱如麻”,比喻,写出了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

C. 全仗你抬声价”中的“抬”,讽刺了宦官酷吏虚张声势的丑恶神态。

D.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百姓因为宦官的剥削残害而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宦官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自_______

(2)军中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_______

(3)将军,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

(4)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_______

2.翻译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本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明天,谁来种地

材料一:“70后”不愿种地,“80后” 不会种地,“90后” 不谈种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未来谁来种地”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

材料二:河南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这里的优质麦种辐射大半个中国。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全家5口人,儿子、媳妇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他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

调查显示,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在附近城镇边种地边打工。

“流动资金太高了!”“一亩租金1200元,这样的价格,种粮根本赚不到钱。”种粮大户陈长海算了笔账:种小麦、玉米两季,每亩要赔150元。

种地确实需要换个种法,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然而,调查发现,粮食价格下跌,让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

“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新型主体和农民渡过难关,让会种地、能种地的不吃亏,农业未来才有希望。”延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罗鹏说。

材料三: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

年份         1996   2004    2011      2013         2014

耕地流动面积 ——    ——    ——    3·41亿亩    4·03亿亩

耕地流动比例2·6%    10·5%    17·8%      25·7%    30·4%

材料四:还有一些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他们携带着在城市打拼中积累的资本、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产业运作经验回乡创业。

20多年前,重庆开县青年农民祁秋中离家外出打工。几年前,历经千辛万苦从建筑工成长为建筑公司老板的他,出人意料的选择回乡种蘑菇。

他创办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凭借在城市结交的广泛人脉,以及先进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公司生产的食用菌远销香港、日本等地,年产值4000多万元。几年来,5000多户乡里乡亲跟着他种蘑菇,户均增收1万多元。

来自重庆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市内外就业比例已产生逆转,从2008年的46:54转变为2014年的54:46.“城归” 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谁来种地” 的难题才能找到答案。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未来谁来种地”为什么会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

2.写出你从材料三中得出的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3.下列表述与原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城归族”回乡创业一定程度能让城乡就业比例发生变化。

B. 粮食价格下跌是造成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最主要原因。

C. 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能很好地解决“明天谁来种地”这一问题。

D. 农村男性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阅读徐风的《回家》,完成下列小题。

(1)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2)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3)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4)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5)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6)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7)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8)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9)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10)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11)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12)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13)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4)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15)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16)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17)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18)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19)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20)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21)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22)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23)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24)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25)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26)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27)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28)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遥望是君家,__________

(2)羹饭一时熟,_________

(3)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___________

(5)当年万里觅封侯, ____________

(6)心在天山,____________

(7)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令初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 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 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 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2017届中考广西贺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贺高铁建成通车之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 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C. 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情感。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的(   )

A. 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B. 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C. “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D.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题文)(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 《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句中的“花朝节”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系    沟当     面面厮觑    B.     寻思     带挈    起承转合

C.     星宿    肺府     挖心搜胆    D.     耻笑     物自    自暴自弃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bó)        (chéng)      (yòu)         悲天(mǐng)

B. (xùn)       (cuì)        (ài)           轻怕重(niān)

C. (shī)       (bì)           (shū)        重负(shì)

D. (qiǎn)      (guā n)       (wéi)       滔滔不绝(tāo)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