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怎么看“全面二孩”?

【政策背景】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100上升到2004年的121.1:100。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2010年的13.3%上升到2014年的15.5%。由于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导致人口红利渐行渐远,劳动力资源不再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另外,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过1.5亿户,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各种声音】

网友“初为人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高养育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分娩,从出生到成长,直到学成后参加工作,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我们这代人太累了,养育一个孩子,尚且困难重重,再生一个简直难以想象,养而不教,教而不善,结果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

网友“平民布衣”:生个二胎是为了让大的有个伴,可有谁知道大的到底能不能接受?增加一个弟弟(妹妹)来分享父母亲人的爱,他(她)的心理平衡不平衡?网上不是报道了一些孩子逼迫父母放弃生育二胎的事例吗?

大楚网:放开政策后,生育潮是否会如预期般出现,政策都不应该是鼓励生育的唯一杠杆。“入园难”“入托难”的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许多家庭;生得起养不起的顾虑也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消除。如果真想鼓励民众生育,就应该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顾虑,让想生的人生得起,养得起,还能养得好。

【生活成本】               孩子生活成本预估情况表

年龄段

怀孕生产

0-3岁

3-6岁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资金(元)

10500

41000

95600

122000

40000

50000

90000

 

【漫画两则】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国家应该在公共服务方面,降低育儿成本,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生二孩的顾虑。

B. 想生二孩的父母要做好家庭准备,与第一个孩子充分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C. 计生工作者要加强对父母优生优育的指导,帮助想生的人解决生得出、养得起、养得好的问题。

D.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成本逐年增长,其中大学阶段的生活成本最高。

2.请根据“政策背景”的内容,概括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原因。

3.“漫画一”反映了父母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的什么心理,请结合画面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设立“汉字节”

①国人的汉字书写问题,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视。

②全国政协委员言恭达指出,数字化时代,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再加上网络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导致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

③他认为,当今基础教育重在认字,忽视汉字的美。汉字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高速,而更应该是高质。他指出,汉字国际传播起步较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传播在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④因此,他建议,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设立“汉字节”,并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精神堡垒。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强引导推广。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培养孩子的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与亲和力,使汉字教学能够从传统文化层面进行。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民普及汉字文化,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打造“振兴汉字文化”类精品节目,让观众学习汉字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⑤他还建议,将汉字书写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之中,“不管是大中小学生,还是各业成人应提倡书写,让书写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

⑥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呼吁:“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全体国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我们共同向所有国人发出倡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⑦据了解,为推动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2016年,苏士澍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全国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书法进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中小学校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书法教师严重短缺,开课率严重不足等教学瓶颈和困难。

⑧苏士澍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用汉语,多动笔写字;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强书法教师培养,拓展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大力推进“书法进课堂”的汉字书写教育,教导孩子们会写字、规范写字;建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社会氛围。

(有删改)

1.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恭达委员和苏士澍委员都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阐述了建立“汉字节”或“全国汉字书写日”的意义。

B. 苏士澍委员联合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全国20多个省、上百所学校就“书法进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当今基础教育从未对汉字书写习惯进行培养。

C. 言恭达委员建议设立的“汉字节”与苏士澍委员建议设立的“全国汉字书写日”目标并不完全相同。

D. 在苏士澍委员的建议中并没有提到类似言恭达委员“将汉字书写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之中”的主张。

2.请概括两位委员建议设立“汉字节”或“全国汉字书写日”的主要理由。

3.设“汉字节”或“全国汉字书写日”能否改变人们提笔忘字、写字难看的现状?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依据提示梳理本文主要情节,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情节:________________→ 花房交往,感受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落魄,重识真情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有才华、 和善、懂得感恩但又有些势利的画家。

B. 文章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C. 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信守父亲的承诺,再次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

D. 第⑤段曲线句中的“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的人情。

3.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A)(B)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4.文章结尾处说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请综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5.关于本文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请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④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⑤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⑥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焉   加:______      (2)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

(3)丈夫冠也     之:______      (4)天下之广居     居: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 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 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D. 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甲文中不能“失其本心”的观点?请做简要分析。

 

阅读《过零丁洋》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上述有关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文天祥被元兵所俘,至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明心志的律诗。

B. 颔联运用比喻,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雨打萍”形容国势无可挽回。

C. 颈联中的“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首联写的两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   ①  (A.yì B.yù)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  ②  (A.骋  B.聘)文坛逾半个世纪, 甲   (A.涉猎  B.涉足)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  乙  (A.出版  B.初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收录于大陆及港台广泛语文课本中。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选择符合文意的汉字填写在②处(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                  乙处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收录于大陆及港台广泛语文课本。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

B. 《孔乙己》和《鲁迅自传》中的“我”都是鲁迅本人。

C. “铭”“说”“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而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评论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9)李清照《渔家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词人在日暮途远的人生道路上茫然不知所措,以及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凡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一段文、一段情……  这些人、这些事或让你感动,或让你牵挂,或让你点赞;这些文、这些情、或让你动容,或  让你成熟。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肯定有许许多多的遇见,哪段遇见,让你刻骨铭心呢?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5)班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写出“田园诗”及“送别诗”各两句,并将田园诗风景描绘出来,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

毕淑敏

城市中的树比乡村当中的树,需更经得起吵闹。乡村是安静的,有黎明前的黑暗和黄昏的炊烟,城里的树却是要被五花八门的噪音轰得聋掉。如果把城市的树叶和乡村的树叶堆到一起,拿一把音叉来测它们对声音的反应,乡村的树叶一定是灵敏和易感的,像婴儿一样好奇。城市的树叶却像饱经沧桑的老汉,有点大智若愚地呆傻在里面。

城市的树比旷野当中的树,要肮脏许多。它们的脸上蒙着汽油、柴油、花生油和地沟油的复合膏脂,还有女人飘荡的香粉和犬的粪便干燥之后的微粒。旷野当中的树啊,即使屹立在沙尘暴中,披满了黄土的斗篷上点缀着不规则的石英屑,寒伧粗糙,却有着浑然一体的本色和单纯。

城市当中的树比起峡谷当中的树,要谨小慎微得多。不可以放肆地飞舞杨花柳絮,那会让很多娇弱的城里人过敏,也污染了春光明媚的镜头里的嫣然一笑。城里人只会喜欢鳏夫和寡居的树,不喜欢它们朝气蓬勃的子孙自在张扬。人们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让绿化扩散,那些太一致太规整的树林,让人感觉不到树的天性,仿佛列队的锡兵。只有峡谷中的树,才是精神抖擞风流倜傥的,毫不害羞地让鸟做媒人,让风做媒人,让过往的一切动物做媒人,一日一夜之间,把几千万的子嗣洒向天穹,任它们天各一方。

城市当中的树比山峰上的树,要多经几番挣扎磨难,还有突如其来的灾变。下雪之后,勤快的人们会把融雪剂堆积在树干深处。化学的物质和雪花掺杂在一起,清凉如水貌似温柔,其实是伪装过的咸盐的远亲。无声无息地渗透下去,春夏之交才显出谋杀的威风,盛年的树会被腌得一蹶不振。个别体质孱弱的树,花容憔悴之后便被索了命去。

城市当中的树比之平原之中的树,多和棍棒金属之类打文道。平原的树,也是要见刀兵的,那只限被请去做梁做檩的时候,虽死犹荣。城市当中的树,却是要年年岁岁屡遭劫难。手脚被剁掉,冠发被一指剃去,腰肢被捆绑,百骸上勒满了一种叫做“瀑布灯”的电线,到了夜晚的时候,原本朴素的树就变成了圣诞树一样的童话世界,有了虚无缥缈的仙气

当然了,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它们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享受。当乡下的树把根系拼命地往地下扎,在大旱之年汲取水分的时候,城市里的树却能喝到洒水车喷下的甘霖。可惜当暴风雨突袭,最先倒伏的正是那些城里的大树,它们头重脚轻软了根基。

城市的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常常被许多人抚摸。只是我至今也闹不明白,倘若站在一棵树的立场上,被人抚摸是好事还是坏事?窃以为凶多吉少。树是一条鲜活生命,喜欢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它不是一朵云或是一条狗,也不是恋人的手或是一沓钞票。君不见若干得了“50肩”的半老不老之人,为了自己的胳膊康复,就揪住了树的胳膊荡秋千。他们兴高采烈地运动着,听不到树的叹息。

城市的树还像城市里的儿童一样,常常被灌进各式各样的打虫药。我始终搞不懂这究竟是树的幸福还是树的苦难?看到树上的虫子在药水的毒杀下,如冰馓一般落下,铺满一地,过往的行人都要撑起遮阳伞才敢匆匆走过。为树庆幸的同时,有很没有良心的思忖:树若在山中沐浴临风摇头晃脑,还会生出这般饶密的虫群吗?

如此说来,做一棵城市里面的树,是需要勇气的。它们背井离乡到了祖先所不熟悉的霓虹灯下,那地域和风俗的差池,怕是比一个民工所要遭受的惊骇还要大吧?它们把城市喧嚣的废气吞进叶脉,把芜杂的音响消弭在摇曳之中,它们用并不鲜艳的绿色装点着我们的城市,它们夜深了还不能安眠,因为不肯熄灭的路灯还在照耀着城市。

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像树的人,有人在乡下,有人在城市里。城市里的树,骨子里不再是树了,变成了人的一部分,最坚忍最朴素的一丛,无声地生活着。

(有删改)

1.“做一棵城市树需要勇气”,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作者“说了这许多城市树的委屈”,为什么又写“它们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享受”?

4.“有的人像树,有的人不像树”,城市里的树,骨子里已经变成了人的一部分,你认为“城市里的树”和人类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学书漫谈

莫言

我记得六十年代初上小学时,学校里有“写仿”这门课程的,每周两节。老师先教我们握笔的方法,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字帖,让我们将封窗纸蒙在上边摹写。讲到握笔方法,我又想到我父亲讲过的故事,说我先祖教孩子写字,经常悄悄地走到正写字的孩子身后,猛力拔笔,如能拔出,即予重罚。也就是说:写字时要牢牢地将笔捏住。后来我观察过名家写字,发现他们也并没有那样用力地捏笔,可见书法教育中也有许多误区。那时只要上“写仿”课,我们的脸上和手上都会抹满墨渍,放学时街上的大人都会说:看,今日又“写仿”了。“文革”一开始,书法课就取消了。尽管我统共也没上几节书法课,但今日回忆起来还是印象深刻。也可以说,后来我之所以还能拿起毛笔写字,与童年时期这几节书法课是有关系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里让学生抄大字报,每天规定要抄出一定的字数来。这自然是一件很荒诞的事,但多少也有些正面的效应,那就是逼着我们用毛笔写字。我后来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结识了一个毛笔字写得很好的人。每到春节,大家都买来红纸,请他写对联。他写对联时,围观者赞不绝口。他说他的字就是“文革”时抄大字报练出来的。

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有一天厂门口新换了一幅标牌,牌上的大字,是我们县最著名的书法家所写。此人姓邹,在县文化馆工作。他们家上溯三代都是写字的,并且自创了一种优美简练的书体,扁而欹斜,据说是从隶书化来,但似乎又吸收了魏碑的风骨。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县的公文告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牌匾,几乎都出自邹氏之手。当时,听着人们关于邹氏书法的议论,心中非常羡慕。我确有过当一名书法家的梦想,但在农村那种条件下,即便有恒心大志,真要练字,也不容易。

许多年后,我成了作家,经常外出参加一些活动,人们错以为作家都可以挥毫泼墨,总是热心地准备好文房四宝,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不敢动手。偶尔有几个手上有点功夫的作家捉笔题词,赢得掌声,又令我羡慕不已。我甚至想,何时下决心,拿出半年时间,啥都不干,天天练字,总可以练到像用硬笔一样自如地使用毛笔吧?

2004年底,我要去日本北海道访问,想不出带什么礼物。正好有教育部两个朋友在我家玩,我请他们帮我找书法家写几幅字送给日本朋友。他们说,你何不自己写?第二天他们就送来了纸、笔、墨、砚,后来又给我送来了图章、印泥,一应家伙俱全,就这样写了起来。我没拜师,也没临过碑帖,偶尔有兴,便在饭桌上铺一块小毡子开写。经常是心里想得很好,但写出来的字丑陋无比。后来有一天,突然想,都说我的字是用毛笔写的钢笔字,原因是钢笔用了几十年,手上的感觉改不了了。既如此,何不用左手写写看?试了几次,果然有点意思,于是就这样用左手写了起来。用左手写过一段,再改回用右手,竟然感到右手的字也有了些微的变化。

我这辈子成不了书法家,但对书法的热爱肯定会伴我终生。写字确实有迷人之处,写久了上瘾,见到了纸笔手就痒。应该说,喜欢写字是高雅的爱好,而且,因为爱写字,自然也就留心这方面的事,见到这方面的文章就读,见到这方面的书就买,即便外出旅游,见到写得有味道的牌匾,也会多看几眼,并在心中暗自揣摸。因书法而读文读诗读联,自然也能增添一些文史知识。而且,有了一些这方面的修养,也就多了几分理解古人的可能性。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与另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大概会更容易沟通吧。

在当今这个电脑时代,多数人已经连钢笔都不用了,遑论毛笔。当然十指在键盘上翻飞也是一种技艺,但这种技艺所产生的是电脑屏幕上的标准字体。许多人已经提笔忘字。能够充分表达个性,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的书法已经成为少数人的爱好,据说正在申请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门艺术,到了需要申报遗产的时候,也就岌岌可危了。我想,毛笔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养成方式,更是一种审美的训练。计算机要学,不学不能与世界同步;毛笔书法也要学,不学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计算机要从娃娃学起,书法也应从娃娃学起。让孩子们抹在手上脸上一点墨汁,沾一点纸墨的香气,是多可爱的现象啊。纸和墨的香气是醉人的、养人的,让孩子们嗅嗅,可以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话是这么说,但要想恢复到以前那种时代显然是梦想。我这篇文章,不过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经历,谈一点我对书法的理解,难免惹方家笑话。没有关系,多一点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基本上是好事。

我斗胆地说几句: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是一个不错的诗文联句的创作者,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写“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只抄录唐诗宋词,而写不出一首基本中规中矩的诗词,编不出一副大体工整的对联,这样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写字匠,无论如何自吹自擂、无论头上有多少名衔,那也不能让人服气。连我这样低级的业余爱好者都不服气,那真正的书法家更会嗤之以鼻。

2009年春节,我在故乡高密。前文提到过的那个书法世家的后人,找我要字。我这人皮厚胆大,明知是班门弄斧,但还是编了两句写给他:“三代翰墨龙凤体,万家门户邹氏书”。据说他拿回家给他父亲看了。那老书法家观看良久,感叹道:好墨!好纸!人们将老书法家的话传给我。我听后,目眩良久。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7日,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作者学习毛笔书法艺术的种种感悟。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学习毛笔书法的经过。

上小学时,通过“写仿”这门课摹写字帖→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我”注定成不了书法家,但“我”对书法的热爱注定是一生的。

2.为什么“我”有过当一名书法家的梦想且一生都热爱书法?

3.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情感态度。

4.阅读全文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书法的现状有什么样的看法?请概述。

5.联系本文内容,说说你在练习毛笔或钢笔字时应该怎样做?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6)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出寺登滕王阁,阁壮丽,下江渚,时春阴未霁,沙鸥风帆,远近点缀。抚栏歌王勃诗,不知今世在唐宋后。阁之前旁列六碑。自勃以下,文辞俱在,然无唐宋书。予谓良溪曰:“古之远览者必高据,故群于物者为物所蔽,身不离垢,欲抱出尘之见难矣。城而往乎?”良溪曰:“善。”乃登章江门北,而西北隅有台榭,曰“偰家楼”,自窗户视西山,婉挺秀特,适当其中,较阁之景过之。城外民居落落无街,相与静坐,吟咏久之。

(选自罗洪先《游洪都记》,有删节)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以下:以来。③群于物者:混居尘世的人。④身不离垢:摆脱不了世俗。⑤出尘之见:超出世俗的见解。⑥盍:何不。⑦落落:稀疏。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寺/登滕王阁

B. 抚栏歌/王勃诗

C. 自窗户/视西山

D. 较阁之景/过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瞰__________  (2)乘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故群于物者为物所蔽,身不离垢,欲抱出尘之见难矣。

4.为什么作者吟诵王勃的诗,却会有“不知今世在唐宋后”的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馀干旅宿

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馀(yú)干:唐代饶州馀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馀,即余。②迥(jiǒng):高远的样子。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社门外伫立凝望,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

B. 颔联写暮色渐深,这冷清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

C. 颈联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夜幕降临,月亮正从那水边的渡口冉冉升起。

D. 从诗中“青枫霜叶稀”可以看出古诗所体现的时间是冬季。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凄凉的自然景色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B. “闭”字冷酷地将诗人的希望浇灭。“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C. 全诗按照方位顺序描写了日幕后的凄凉景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

D. 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意蕴深厚,感情绵长。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伙伴的眼睛里……”欢快的歌声传到了每  一个人的心坎里。

②此时,他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细胞都苏醒了。

③这是属于春天的歌,这是为春天而唱的赞歌!

④看,那边好热闹啊,有的在放风筝,欢快地跑啊跳啊;有的悠闲地在小径上散步,欣赏着鲜花绿草;还有的在草地上荡秋千。

⑤最高兴的,莫过于春天的人,盼望了一个漫长冬天的人们啊,千呼万唤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A. ⑤①②③④    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②④①③    D. ①②④⑤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江西多地区将完善和出台措施鼓励客运企业加快客运车辆租赁和网络约车平台建设。

B. 中国灾害性天气开始“十面霾伏”,如何治理雾霾已经引起全民的持续关注。

C. 作为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很重要,课本外的知识同样精彩,所以我们要加倍重视它。

D. 学校十月一日的文艺汇演活动,届时将邀请许多明星,这一消息使全校师生沸腾。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B.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 他用生命打破了社会长期冷漠的死水,让那些对他们不幸无动于衷的人感到惭愧

D. 东南亚旅游像核弹一样引爆全亚洲,曼谷也成为目前东南亚炙手可热的旅游地之一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mò)     踊跃    撺(duō)   人情世故

B. 奋(kāng)   冗杂    旋(wò)    叹为观止

C. 取(cuō)    伥惘    羁绊(jī)    大彻大悟

D. 凫水(fú)     眼眶    晦暗(huì)   戛然而止

 

在我们短短的十几人生旅途中,有过许多人,他们陪伴我们,温暖我们,激励我们……也经过许多事,让我们欣喜,感动,难过,悲伤……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 《             ,我永远忘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的词。

(1)鲁肃过浔阳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

(3)肃拜蒙母________

(4)唯傅修期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邵火焰

⑴村里人都说玉叶婶的八字好,一儿一女一枝花,乐乐呵呵赛菩萨。儿子在乡下,女儿嫁到了城里。玉叶婶嘴里说着“乐什么乐呀”,心理却喜滋滋的。但自从孙子虎虎出生后,乐固然是乐,可玉叶婶每天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

⑵虎虎两岁了,要多淘气有多淘气,一刻也不让人消停。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喝水,不是要玩玩具就是要把尿。刚刚收拾干净的屋子,一会儿就被他搞得一片狼藉。有时吵着要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有时非要奶奶带到外面去玩,到了外面不想走路又要人抱着。到了午睡的点上,不在旁边唱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摇篮曲,他是不会闭上眼睛的。这小家伙脾气还挺大,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儿子儿媳都在村办工厂上班,每天很忙。玉叶婶除了带孙子外,还要负责一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以及衣服的洗晒。一天到晚,玉叶婶几乎没有安宁过。就这样辛苦,儿媳还不满意。以前玉叶婶心里郁闷还可以找老伴诉说诉说,去年老伴去世后,玉叶婶无论有多大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

⑶星期天这天,又是玉叶婶忙碌的一天,趁天气好,玉叶婶把儿子儿媳床上被子拆洗了。刚准备歇歇,孙子又喊着要吃苹果,玉叶婶赶忙又去削苹果。孙子吃了苹果后,一个人趴在地上玩小汽车去了,玉叶婶这才有了歇口气的空档。玉叶婶捶了捶酸痛的腰部,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个地方让我去休息几天就好了。”

⑷也许真的有心灵感应,这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是玉叶婶的女儿打来的。女儿说:“娘,我想接你到我这里住几天,好吗?”女儿几年前嫁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玉叶婶很少到她那里去,一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二是路途太远不方便。最近去的一次还是三年前女儿生孩子时。现在听说女儿要接她去住几天,玉叶婶顾不了那么多,先轻松轻松几天再说,玉叶婶忙不迭地答应:“好吧。待我与你大哥大嫂打声招呼!”

⑸等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后,玉叶婶把自己决定到女儿家住几天的想法跟他俩说了。儿媳似乎很不满意,说:“娘,你走了,那虎虎怎么办?”玉叶婶说:“我只去一个周的时间,这几天你们想想办法。”儿媳语气冷淡地说:“我们都要上班,能有什么办法?”这时儿子说话了:“算了,娘这段时间太辛苦了,就让她到妹妹那里去玩几天吧,虎虎我就让同事的奶奶带几天。”儿媳这才没有说什么。

⑹第二天一大早,玉叶婶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带了几样外甥女玲玲爱吃的乡下特产,坐火车出发了。一路硬座的颠簸,一路车厢的嘈杂,都没有影响玉叶婶的心情。玉叶婶望着窗外,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她在盘算着,到了女儿家后,要好好做一回客人。让女儿女婿带自己到城里几个有名的景点看一看,让女儿好好弄几餐饭给自己吃一吃,好好享受享受几天“饭来张口”的轻松日子。想到这里,玉叶婶不知觉地笑了。

⑺傍晚的时候,玉叶婶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女婿开车到车站接到了她。虽然坐了一整天的火车,但玉叶婶却不觉怎么累人。

⑻到了女儿的家,玉叶婶满面笑意。一进门女儿就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娘,可把你盼来了。单位批准我和玲玲她爸一个星期的假,从明天开始我俩要到外地度假一周。本想带玲玲一起去的,可是她太淘气,带着是个累赘,我们也会玩得不尽兴,所以就留在家里。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帮我们照看她几天。”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⑼毫无疑问,接下来又是一个周的忙碌和劳累。

⑽一个周后,女儿女婿回来了,本想留玉叶婶再住两天,可是儿媳的电话来了,催她回去。玉叶婶只好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乡下。

⑾一回到家,儿媳就将孙子虎虎抱到了玉叶婶面前,说:“娘,你开心地玩了这么多天,现在更有劲照看虎虎了吧?”

⑿玉叶婶叹了口气,抱过宝贝孙子,在额头上亲了一口,在心里说:“谁叫咱是娘呢!”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2期,有改动)

1.文中的“玉叶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

⑴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

⑵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3.村里人都说玉叶婶“赛菩萨”,可感觉就是“累”。你是认同哪一个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钟霄的第九年

王璐琪

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 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等攒够了钱,我再考。”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著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 向我们。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她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

(原文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事 件

“我”的心情

钟霄被老师肯定

A

钟霄放弃高考

B

钟霄请我参观画室

震惊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对选文第7 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3.文章第4段写到:“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 个成语,60字左右)

4.文章写的是钟霄的—段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结合文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初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节目还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中华文化的瑰宝真正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中华文化的经典巅峰来反映文化盛世。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也有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5.阅读【材料三】后,你认为在你所在学校,可以用除此之外的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哪些方式来传承经典?(至少两点)

 

名著阅读。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的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象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己出钱买些酒菜让大家吃。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__,该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判断出“他”的性格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用原文真空。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_____________;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__________

(2)《木兰诗》《木兰诗》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给下面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②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恋、自我圆满,不就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③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④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⑤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⑥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④⑤⑥③①②    C. ⑥②①④⑤③    D. ②③①⑤④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必注意各项之间的排列顺序。

B.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加点的词“仿佛”、“已经”、“满”都是副词。

C. 毛泽东评价藏克家是“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人。

D.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