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参加。

B.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应该做好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C.丁俊晖在2015年斯洛克重负哦公开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在于他的正常发挥。

D.通过对《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解读,使我们增添了对体育体制改革的信心。

 

一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________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②广州市海珠湖湿地公园,环境_________,风景怡人,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③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的命运吧我们联系在一起,所以保护地球我们______________

④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A.一旦 优雅 义不容辞 独树一帜 B.一经 优雅 责无旁贷 别具一格

C.一经 幽雅 义不容辞 别具一格 D.一旦 幽雅 责无旁贷 独树一帜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贮立 笨拙 言简意赅 觥然大悟 B.寒暄 嬉戏 通宵达旦 前仆后继

C.亵渎 蓦捐 买椟还珠 迥乎不同 D.缄言 取缔 正噤危坐 一蹶不振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注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轻怕重  /一叶

B./甘之如 /锐不可

C./色彩斑   /博闻强

D./首以待  /连篇

 

题目:品尝         的滋味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选材得当,层次清晰,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得套写、抄袭;(4)字数在600字左右。

 

2012·岳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题。(13分)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撼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1.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                                                                

 

2.结合语境,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答:                                                                

 

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6分)

1)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答:                                                                

 

2)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答:                                                                

 

4.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2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题。(14分)

童年读书(节选)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化大革命”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6分)

1)为读《封神演义》                                              

2)为读《青春之歌》                                              

3)为读《破晓记》                                                

4)为读《三家巷》                                                

2.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4分)

答:                                                                

 

3.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④段的相关内容为例,进行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4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13分)

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分别概括两阕的主要内容。(4分)

答:                                                                

 

2.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答:                                                                

 

3.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2分)

答:                                                                

 

4.“风流人物”在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物?(2分)

答:                                                                

5.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A.《沁园春  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着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使大家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祖籍是山东高密市人。

C.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D.月球车是“嫦娥”三号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着陆后,它将顺着“滑梯”落到月面。

 

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英俊的、杰出的人物)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能够忍受冬寒)

C.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强烈的阳光)

D.小溪银波微漾。(微微荡漾,形容水波很小)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踪迹      田圃      洗礼      弥足真贵

B.霏霏      消逝      喧嚷      温声细语

C.凝望      歌谣      僵硬      冰雪复盖

D.安慰      疲倦      沉浸      无限暇想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xùn)                    (zhāo)

褓(qiánɡ)                   外妖娆(fèn

B.寂mò)                   (ān)

立(sǒnɡ)                    戴笠(suō)

C.丝(lǚ)                     息(qī)

zhì)                    如油膏(rùn

D.禁(ɡù)                   (xiá)

抖(chàn)                    成吉思hàn

 

主张,是对如何行动所持有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交友,如何消费,如何保护环境……你总会有自己的主张。   

请以“我的             主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3·南京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题。(15分)

明前茶

①时间可以封存吗?可以,叶庭春12岁那年,就见识过那神奇的一幕。在植物园标本馆,作为他考上最好中学的奖励,世伯老魏得到馆长的特许,带他去看他出生那天的植物标本。叶庭春记得彼时彼刻,偌大的标本馆里只有这一老一少的足音,被干燥后的植物标本封存在台纸和油光纸之间,散发出半是干爽纤维半是青涩植被的幽淡气息。一个标注了1990的标本隔档被轻轻推开,49日的标本是一枝垂枝樱,开到七分满的樱花在枝条上如瀑布一样垂挂下来,在干燥后发微微的醺粉紫。12岁的男生完全被震惊了,他出生那一年,那个春天,有过什么样的场景,连他妈妈和奶奶都没有对他形容过,人总是健忘的,但细心保管的植物标本却还原了被记忆抹去的一切。竟有那么完美的花枝代表这个世界欢迎他的到来,樱花没有开至三分满,五分满,花萼青硬如一个有待发育的小孩,也没有开至九分满,流露出行将凋零的感伤。一切都绽放得恰到好处,颜色、姿态、流动的气韵,似可见到那晚月光倾注在花枝上带来的如梦光影。

8年后,叶庭春的奶奶病逝,全家为她送行时,整个墓园恰好浮动着绿萼梅的香气,让人记起那句绝妙的诗:“天与清香似有私。”好像正是这股香气搭就了奶奶去往天堂的阶梯。那是3月初的阴冷早晨,叶庭春从守墓人那里讨到了一枝绿萼梅回家做标本。头三天,把它夹在吸水性强的纸张中,不厌其烦地换纸,仔细吸去花枝的水分,接着,用镊子屏息调整花枝的形态,不但避免了花叶压在一起出现的芜乱,还令梅枝表现出自然的形态,在他做好的标本上,几朵梅花侧转或翻转,犹如被清风吹动,可以观察到花朵的侧影和背面。

③从那天起,叶庭春养成了一个习惯,家中每有重要的纪念日,他都要做标本留存。上大三后,他更成立了“封存时间”工作室,专门制作内嵌花朵和植物的塑封书签,交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弟学妹去卖,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提前自立。幸运的是,他就读的大学是有名的园林学校,由春至秋,有大量的花材和变色叶片可作为植物书签的原材料。特别是春天,酒红朱砂梅、深浓宫粉梅、紫白玉蝶梅和琉璃绿的绿萼梅们竞相开放,做出来的塑封书签,一侧配以做旧的照片,拍的是老图书馆的青砖灰墙,暗红色的细条高窗,窗外是疏影横斜的梅花,那一刻,书签捕捉到了民国时代的一缕沉静余韵。

④为了给植物书签配图,叶庭春拍遍了母校的数百个角落,那也是他为自己封存的美好时光吗?读完大四,他将赴澳留学,据说在南半球,再也看不到故乡才有的梅、报春、麦李和丁香了,唯有塑封后的书签,可一睹故园的面貌吧。

⑤做了两年的标本,叶庭春感觉青春时光正化作花香弥散在他的周围。干燥后的标本比鲜花的颜色更为幽淡,花瓣的肌理更为纤柔,重瓣的梅与樱,花瓣质地更如世间最清幽的纸一样,散放半透明的幽光。也许我们回过头去看被记忆封存的时间,也是这样的感受:那些粗粝的线条和茁壮的香气已然消失,剩下的唯有恬淡的轮廓和安谧的余韵,仿佛近似觉悟、体谅和怜惜的情感,让人脸上紧绷的线条都放柔软。

是的,留不住的是成长的时光,我们能存在手心的一个定格,不过是美而已。

(选自《扬子晚报》20121123日)

1.本文围绕“封存时间”主要写了四件事,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分)

  

  

出生那一天

家中每有重要纪念日

叶庭春都做标本留存

上大三后

2.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第①段中加点词“震惊”的对象和原因。(4分)

1)“震惊”的对象:                                                  

2)“震惊”的原因:                                                  

 

 

3.阅读第③段,从他“专门制作内嵌花朵和植物的塑封书签,交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弟学妹去卖,帮助他们在经济上提前自立”一事,可看出叶庭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4.阅读画线句,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定格在手心中的美是如何理解的。(不超过150字)(4分)

答:                                                                

 

 

2012·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14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满分5 manfen5.com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达效果。)

答:                                                                

 

2)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为什么李想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答:                                                                

 

3.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4分)

答:                                                                

 

4.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1分)

范进中举(节选)

来到集上,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①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②“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③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④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1)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答:                                                                

 

2)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答:                                                                

3.下面对选文四处画线句的分析,无误的一项是(2分)(  

A.画线句①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后的丑态,这是对范进也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绝妙的讽刺。

B.画线句②写胡屠户的语言声色俱厉,动作毫不留情,体现了他对范进的一贯鄙视。

C.画线句③写邻居对范进的无比照顾,体现了他们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

D.画线句④描写胡屠户多次为范进扯衣服的细节,体现了一个岳父对女婿无微不至的关爱。

4.范进清醒后,其他都不记得了,却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刻用意?(3分)

答:                                                                

 

 

综合性学习。(6分)

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请你参加。

1)王利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王利的说法?为什么?2分)

答: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活动主持人,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结束语。(2分)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答:                                                                

 

3)在莫泊桑的小说中,故事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听说弟弟有钱,就觉得骨肉情深,一见到落魄的弟弟,立即就翻脸不认;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成为人们互相帮助的“爱心大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最好的见证。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搭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智取生辰纲》——《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

B.《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明代

C.《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香菱学诗》——《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A.作家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早在1998年就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发行出版。

B201322日和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分别来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兰州军区机关视察。

C.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实现。

D.近日,航天新长征公司耗时2年潜心研发的防爆电动高空作业车推向市场。该车最新应用的防爆技术属于全球首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C.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老路”和“邪路”严格区别开来。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A.“学高德昭、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花开微笑”应当成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B.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内党建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地工作。

D.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标出下列各项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题后的表格里。(2分)

A.精血成聚    措词不雅    剜口割舌    絮絮聒聒

B.以词害意    拱手作揖    不醒人事    拈弓搭箭

C.面面厮觑    万惯家私    恃才放旷    今非昔比

D.劈头劈脑    虚赋情性    地灵人杰    起承转和

A

B

C

D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huó)         (zī)

气(òu            (jiǎo)

B.拥(cù)           样(mú)

刀(pō)             公(zhāi

C.(wù)             tiē)

yín            (zhuō)

D.lèi          huì)

(qiè)              怪(chēnɡ)

 

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着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

请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2013·湖北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题。(13分)

读书最忌“死啃”

 

①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满族贵族,被任命为镇守荆州的将军。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连关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么守得住呢?与其将来失守获罪,不如不去的好。原来,满族贵族最先见到的汉文化是范文程身边的那本《三国演义》,努尔哈赤和他的将军们行军布阵,很多得益于这本书上的经验。他们把罗贯中笔下的关公奉若圣明,而关公是失荆州、走麦城时死的,此君不敢去守荆州,其原因大抵就在于此。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其“死啃”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啃”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迂腐可笑,更可悲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令、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同而落败。 

④要读书但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这才是我们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 

⑤不“死啃”书,把书读“活”,自需要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亦即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美国高中教育的四个目标第一条就是“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老师为何不让学生背书,不给作业设置标准答案,甚至故意避免“正确答案”?就是为了不让学生丢掉批判的精神。而哈佛大学的标志更可谓是批判性思维精髓之体现: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一本朝下盖着。想告诉学生,书中尽管有知识和思想,但也会有谬误。若要想追求真理,那就应当质疑,质疑一切。是的,批判中,我们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质疑中,我们才能理清有用的和无用的。  

⑥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爱读书、“活”读书的人,总是与“捣碎”书籍联系在一起的。其“捣碎”的过程,究其实,就是一个释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不断较真、争辩的过程,也必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⑦有人说,做文字工作,拼到最后是拼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拼到最后,就是拼自我的再认识。生命是活的,我们的读书,我们的认识,当然也应该是活的。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         

(摘自201265日《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开头引用了冯英子讲的一个小故事,有何作用?(2分)

答: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4.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分)

答:                                                                

 

5.结合实际,请你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答:                                                                

 

 

 

2012·铜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题。(14分)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分)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答:                                                                

 

3.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3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答:                                                                

 

4.“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4分)

答:                                                                

 

 

阅读下文,完成题。(1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选文的敌论点是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4分)

2.选段是如何驳论证的? 3分)

答:                                                                

 

3.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4.你认为鲁迅可否称得上“中国的脊梁”?请联系你对鲁迅的了解,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综合性学习。(8分)

201212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对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请结合活动主题,将图表信息转化为两条主要文字信息。(4分)

满分5 manfen5.com

信息:①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分)

: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所以跟着走了。

: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儿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遇到了?

: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干吗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天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建议:①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是我国物理学家。

.《不求甚解》的作者是马南邨,其代表作有《燕山夜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