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某学习小组根据需要欲制备浓度不小于0.8mol/L的次氯酸溶液。 资料1:常温常压下,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 HClO。 资料2: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发生反应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得次氯酸溶液。 (装置及实验)用以下装置制备次氯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E。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7)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E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________________准确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I.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 (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a. CH4(g)+H2O(g) (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序号)。 A. C. ②P1_____P2 (填“>”“=”或“不确定”)。 ③C点 Ⅱ.用间接电化学法去除烟气中NO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阴极室溶液呈酸性,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反应过程中通过质子交换膜(ab)的
已知:① (1)Ni的原子序数为28,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写出H2O2的结构式______。 (2)步骤②,向滤液I中加入适量 (3)步骤③的目的是除去Fe和Cr,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若在 (4)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 ___(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粗镍作阳极,纯镍作阴极 B.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 C.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Cu2+和 E.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铁的氧化物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与硫酸亚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提高碱浸速率的方法_______。 (2)滤液Ⅰ中主要的阴离子是______,沉淀B的化学式____,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 (3)步骤⑤加入过量的铁粉的目的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4)检验滤液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 (5)滤液Ⅲ经过________,_______,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填标号)。 (6)利用上述工艺流程测定铝土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最终得到5.56g的FeSO4·7H2O晶体,该铝土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
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内的O2—由电极甲移向电极乙 B.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C.当甲电极上有1molN2H4消耗时,标况下乙电极上有22.4LO2参与反应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 C.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常温下,Ka (HCOOH)=1.77×10-4,Ka (CH3COOH)=1.75×10-5,Kb (NH3·H2O) =1.76×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度均为0.1 mol·L-1的 HCOONa和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 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pH均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C. 0.2 mol·L-1 HCOOH 与 0.1 mol·L-1 NaOH 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O-) + c(OH-) = c(HCOOH) + c(H+) D. 0.2 mol·L-1 CH3COONa 与 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c(CH3COOH)> c(Cl- )>c(CH3COO-)>c(H+)
H2C2O4(草酸)为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H2C2O4、HC2O4-和C2O42-物质的量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草酸的Ka=10-1.2 B. 0.1 mol·L—1NaHC2O4溶液中c(Na+)>c(HC2O4-)>c(H+)>c(OH-) C. 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为4.2时c(Na+)+c(H+)=3c(C2 O42-)+c(OH-) D.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C点溶液pH为2.8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电池反应是: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作时原电池负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B. 电子由Zn经过溶液流向Ag2O C. 溶液中OH- 由Zn电极移向Ag2O电极 D. Ag2O作正极:Ag2O+H2O+2e-=2Ag+ 2OH-
t℃时,已知PdI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时PdI2的Ksp=7.0×10-9 B. 图中a点是饱和溶液,b、d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 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固体,溶液由a点向c点方向移动 D. 要使d点移动到b点可以降低温度
室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 B.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OH-)=C(H+) C.O.1mol/L的硫酸铵溶液中:C(NH4+)>C(SO42-)>C(H+) D.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C(OH-)=C(H+)>C(HS-)>C(H2S)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 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 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A.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但Cl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B. 以铁作阳极,铂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备烧碱 C. 将1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 D. 反应Al2O3(s)+3Cl2(g)+3C(s)═2AlCl3(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 B. 向 C. 向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Fe 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镁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的镜片材料为Si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蛟龙”号潜水器所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特性 C.北斗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处理器打造出一颗真正意义的“中国芯”,其主要成分为SiO2 D.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水下钢柱镶铝块防腐的方法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双氧水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__,装置Ⅲ中A在__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较大,则气体产物中有Cl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Cl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变质前后的NaClO2试样均配成溶液,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用活性炭还原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在2L恒容密闭器中加入足量C与NO发生反应,所得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0(填“>”或“<”),理由是_________。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 B.容器内各气体浓度恒定 C.容器内压强恒定 D.2v正(NO)= v逆(N2) (3)700℃时,若向2L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CO2发生反应:N2(g)+CO2(g) ①0~10 min内的CO2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_。 ②图中A点v(正)___v(逆)(填“>”、“<”或“=”)。 ③第10 min时,外界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 A.加催化剂 B.增大C的物质的量 C.减小CO2的物质的量 D.升温 E.降温
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 步骤Ⅰ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Ⅱ: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Ⅰ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BaCl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浓度测量值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取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2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用0.2000 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 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甲基橙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 (2)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A.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结束时,仰视计数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有气泡 D.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E.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为0.1mol/L醋酸钠溶液中质子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等浓度的NaHCO3、Na2CO3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 浓度为0.1mol/LNa2CO3溶液电荷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 (4) 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是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NaHSO3溶液中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 (6)将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在100 ℃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Ba(OH)2溶液和盐酸的体积比为________。(已知100℃,KW=1.0×10-12)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 B.20ml 0.1mol/L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HCl溶液混合后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O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c(OH-) D.0.1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 c(CH3COOH)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装置①用于测定生成氢气的速率 B. 装置②依据单位时间内颜色变化来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装置③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D. 装置④依据出现浑浊的快慢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下,向含有AgCl和AgBr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固体时,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 A.c(Ag+) B. C.c(Cl-) D.
常温下,将pH=a的NaOH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A.1014-a-2b B.10 a+b-14 C.10a-2b D.10a-2b+14
已知t ℃时AgCl的Ksp=4×10-10,在t ℃时,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 ℃时,Ag2CrO4的Ksp为1×10-11 B. 在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s)可使溶液由Y点到Z点 C. 在t ℃,Ag2CrO4(s)+2Cl-(aq) D. 在t ℃时,以0.001 mol·L-1 AgNO3溶液滴定20 mL 0.001 mol·L-1 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