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

 

1946年,美货大量进口严重打击了同类的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引起国内生产危机。美货充斥国内市场满足了一时的国内需求,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国民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而这时美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该现象的出现

A说明关贸总协定有损弱国

B.使国民经济进入虚假繁荣

C.不利于抗战后的社会稳定

D.彻底击垮了中国自然经济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转移到上海。“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江南经济重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苏州传统丝织业的衰落

B.运河贸易已被海运取代

C.东南沿海走向对外开放

D.农民运动破坏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在“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变革失败之后,改革者即使面临着自身理论的不成熟和广大民众的愚昧如故,依然被迫仓促上阵,避开文化上的前哨战,直接诉诸政治变革。这一状况

A是甲午战争后外患渐趋严峻的结果

B.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C.导致近代中国选择走法美共和道路

D.与西方的近代化进程有相似之处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

B.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C.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

D.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

 

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B.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

C.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申报》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2年

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1889年

美查将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售出自己的股份,得银10万两,返回英国

1909年

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购买了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

1912年

史量才接办,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销量大增,到1926年日出报14万多份,与《新闻报》一起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纸

1934年

史量才由杭返沪途中被国民党委派的特工暗杀。此事后,言论逐渐趋于保守

1937年12月一1938年10月

停刊

1942年12月

日军军部查封。后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并任命陈为社长

1945年

9月,停刊;11月,复刊

1946年5月

被国民党CC系控制,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民营性质

1949年5月

终刊

据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申报》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报纸自身发展规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一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一澳门一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一澳门一马尼拉一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一澳门一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1750一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相对份额(单位:%)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销率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

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D.力图巩固国防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

 

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25%,1993年增长了134%,1994年增长了118%。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B.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

D.冷战结束,中国的外部环境大幅改善

 

1953-1957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生产增长约38%,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增长到1957年的57岁,城市工资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这表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C.巩固新中国的任务胜利完成

D.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两百多年,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1799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保守估计,当时的英国工厂,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工厂主追逐利润最大化

B.新兴行业存在“用工荒”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

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直接引发了法英国之间的战争

C.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

D.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18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

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阻碍了英国农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