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天行有常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施行德治

 

武王伐纣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带来的结果是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的生活。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对道德功能的重视、以善为本的人性论、以道德为基础的文明观、忠君尊王的孝史论、三从四德的女性伦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材料二

在个人生活方面,西方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方人则为生活而运动;西方人为赚钱而活着,东方人则为人生创造财富。在社会问题上,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基础之上,西方的社会建筑在金钱之上。在政治问题上,欧洲早期是通过基督教来统治人民的,文艺复兴之后所行的是强权政治,到现代就变成了混乱加上警察的社会;东方人是靠良心、廉耻和道德观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东西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我相信东西方的差异必将会消失并走向融合。

——摘编自《辜鸿铭讲国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关于中西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思想。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亦称密折。明朝及清初制度,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使司阅览、登录,内阁票拟,通常在皇帝审阅之前其内容已为外界知晓,致使上奏人不便畅所欲言,下情不能完全上达,而且往来周转,耽误时间。自康熙时起,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奏折起初的用途,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属于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先以奏折上闻,然后再写题本作为正式报告。奏折撰写人不仅包括高级官员,一部分中下级官员经皇帝批准后也获得了此项权力。按照雍正的要求,他们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上下级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为加强保密性,对奏折的缮写、呈递过程都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有违犯要受到严厉处分。这样奏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题本、奏本则变成例行公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从康熙到雍正时期奏折制度的主要变化。

(2)依据材料,简析奏折制度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

A.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

C.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一场浩劫怎能避免呢?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B.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C.专制社会里,民众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

D.中间势力难以生存的社会,是“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美国独立革命时代创造的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并重,下列属于“程序民主”的是

A.“人人生而平等,并为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B.“政府应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之上”

C.“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

D.“一切公民享有平等的投票权,获多数票者当选”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申报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A.《权利法案》颁布实施

B.责任内阁制的完善和议会改革

C.工农阶级的武装斗争

D.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罗马法原则的

A.重视证据

B.契约至上

C.公平公正

D.注重程序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下列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曾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代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了神的报复

D.他强调理性、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

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材料二

孔子被古代帝王奉为圣人对孔子的追封自鲁哀公始公元前479年),直至清朝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秦朝时期儒学受到压制而西汉以后却又加封孔子。

材料三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转向实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的“转向”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耐得翁《都城纪胜》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3据材料三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五

孙中山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选拔真才的制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而孙中山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四书”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