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对于重农抑商政策应该客观地分析

D.从经济史发展的角度应该肯定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商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狂热的图腾崇拜                B.农业为立国之本

C.迷信落后的思想                 D.对商业的不重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于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谧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 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吞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多德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二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2)根据史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1

8761

1118

42408

5410

27221

3473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北地区与中国的发展历程的关键词”

辽阳行省

清朝

旅顺大屠杀

张作霖

九一八事变

七三一部队

伪满洲国

辽沈战役

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

从上表中选出2一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0分)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但是日本GDP领先中国的现实仅仅持续了二十几年时间就由于二战的惨收而终结,在1949年中国GDP已是日本的两倍。

材料二 中日两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初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此期间中国的GDP仍然领先于日本。此后、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学习了不同的对象最终在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许梦博《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

材料三  中美日GDP比较(单位:10 亿美元;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分析材料一中“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的主要原因。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角度分析“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的主要原因。

(2)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日经济成功的共同因素。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  

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             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

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           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 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               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年, 到1996 年出口超100 亿美元,用了近23 年;从出口超100 亿美元,到2000 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推行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C.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下表是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

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    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

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工业             D临近销售市场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

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殖民者将大量金银运往亚洲,“在中国及印度大部分市场上,纯金和纯银的比价通常是10:1,至多也不过12:1而欧洲的比价是14:1,甚至是15:1”。这种差异( 

A加速了亚洲商品流向欧洲         B导致欧洲传统手T业消失

C使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加快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          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