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八世纪的历史家,在一部名著中探讨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指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乃是“野蛮与宗教的胜利”的结果。这位史家所说的“野蛮”与“宗教”,指的是(   )

A. 蒙古帝国的西征与异教的猖獗        B. 奥斯曼人的攻击与伊斯兰教的扩张

C. 俄罗斯人的兴起与东正教的传播      D. 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 (    )

A.古代印度       B.罗马共和国        C.古代雅典       D.古代埃及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北宋司马光写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历史上洛阳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 ②西汉 ③三国时的魏 ④北魏 ⑤北宋(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就传统社会而言,中国社会的阶级(等级)区别,不及欧洲和日本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学校教育的发达   C. 科举制度的实施  D. 民族融合的成功

 

 对各家史书的体例、编撰方法、笔法评断得失优劣,为中国史学特色之一。下列体现这一特色的著作是(   )

A.《史通》      B.《史记》      C.《通志》     D.《资治通鉴》

 

 

17——20世纪初期欧洲科技成就简表

————根据人教社必修三部分章节摘编

根据17——20世纪初期欧洲科技成就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发展的原因(6分)。

 

 

 

 

 

 

 

 

 

 

 

 

 

 下面是1949年后,关于我国大陆人口流动方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解放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

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

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

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⑴从1949年到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4分)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从1958年开始中国人口逐步就基本没有自由迁移了。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山西南部秦岭那里,四川、贵州、云南,现在汶川地震我们知道好多大的厂都是那个时候陆续迁过去的,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各地有小三线,小三线在皖南。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简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⑵从1958年开始到文革期间,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迁移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三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的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出国。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⑶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如果以三十年为分界线,前三十年人口迁移和后三十年的人口迁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2分)由此预测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是什么?(2分)

 

 

 

 

            

时   间

欧    洲

17世纪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施莱登、施旺、德马克等人确立、完善细胞学说;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波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摆在美国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不要跟蒋介石政权切断关系。……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发美国方面的反应。……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中表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⑴据材料回答,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是什么?(4分) “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在规划改革开放,对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是他的规划当中的重要一环。邓小平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中美关系正常化简单地说就三条,美国要从台湾撤军,要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要与台湾断交。美国方面又反过来提出三条。第一条是关于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事,卡特政府说废除条约,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去讨论,我们可以根据共同防御条约的规定,在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国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这个条约,一年后失效,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也同意这么做。第二条是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这一点在中美大使级会谈里谈了十几年,美国一直在要求,中国方面一直不做承诺。在谈判的时候,邓小平也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要向台湾卖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国与台湾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你都跟中国建交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向台湾卖武器呢?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以前出售的现在要交付。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⑵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到两国建交,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根据材料,中美两国最终能够顺利建立外交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今年(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今年1月份我们隆重纪念了两国建交30周年,卡特总统带了一个规格非常高的代表团过来,包括了布热津斯基,基辛格、前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历任美国驻华大使,对外友协举行了盛大宴会纪念中美建交,习近平副主席出席宴会并发表了讲话。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⑶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为什么要高调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6分)

 

 

 

 

 

 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载人飞船第一次遨游太空            

④南优2号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的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

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                      ②主张恋爱、婚姻自由

③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④主张男女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因其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备受后人诟病。近年来研究曾国藩的人逐渐增多。如果你收集了如下有关曾国藩的资料,你认为对研究曾国藩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B.“文革”中出版的《曾国藩反动言论》

C.关于曾国藩的史学论著

D.部分曾国藩日记、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吉林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市民的家庭账本。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俩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元。这个账本是吉林市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生活变迁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数字化            B.多元化            C.网络化            D. 日常化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

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      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④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的典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此话并不意味

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缓和社会不满情绪,打击法西斯苗头,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是

  A.放弃金本位制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加强社会福利救济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列宁在1921年10月的一个重要报告中指出:我们“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惨败”。后来,他又更明确地指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尝试已告失败。”为了扭转“失败”,苏维埃俄国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粉碎武装干涉的政策

 

 李大钊在其1918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中指出:“……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在这里,“潮流”指的是

  A. 向西方学习       B.社会主义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反马克思主义运动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南北方矿业开采均用土法

B. 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C.一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举步维艰

D. 北方的煤矿,在一战后有的仍能坚持发展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是

A.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称呼逐渐变化。19世纪60年代前把设计西方的相关事务称为“夷务”,从6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洋务”或“西学”。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上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的世界观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     

D.中国对西方的政策由对抗逐渐转向和解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方之光指出,有清一代总共268年。前200年清朝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延续,后70年则开始由古代向近代阶段转变。“向近代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是

①西方列强的开始入侵                     ②被迫进行开放和改革

③不平等条约制度化                       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书中说:“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A.逐渐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                B.加强对工人劳动技能的培训

C.慎重使用童工和女工                    D.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托克维尔在其1835年发表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如果说我们今天的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知道平等的逐渐向前发展既是人类历史的过去又是人类历史的未来,那么,单是这一发现本身就会赋予这一发展以至高无上的上帝的神启性质。因此,企图阻止民主就是抗拒上帝的意志,各个民族只有顺应上苍给他们安排的社会情况。”在这里,“平等”和“民主”指的是

A.代议制政府         B.民众             C.普选制             D.社会状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