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月内,先后与以下国家建交: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 “一边倒”

B. 团结周边邻国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题文)“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就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签署了一系列声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这是习近平两年多来第四次访问俄罗斯。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A. 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 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

C. 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D. 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决议,呼吁立即在加沙地带实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后,中方敦促有关各方全面有效落实决议,立即实现停火。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一贯原则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实行不结盟政策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港、澳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这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意为(   )

A.英国彻底结束殖民统治是顺应世界潮流之举

B.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收回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权收回香港

D.中国具备了收回香港的实力并提出了适宜的方针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 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为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作准备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之一多丽丝•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所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该书作者

A. 肯定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 认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

C. 赞扬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结果是

A.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B.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实现工业化

D. 成立人民委员会

 

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

A. 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

B. 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 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D. 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 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 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在前几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主义,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主义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 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主义

C. 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D.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最能体现的是

A. 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 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 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

D. 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 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这反映了当时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B. 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C. 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

D. 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

 

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 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B. 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D. 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在一买卖中,卖方当事人必须到场,买受人可以亲自到场,也可以由家子或奴隶代替出场。买卖过程需要5个证人和1个司秤到场。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道:“按罗马法律,此物为我所有,我以此铜块与秤买得之。”说完,以铜块击秤并将铜块交予出卖人,买卖完成。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保护人民利益

C. 注重程序规则

D. 保护贵族利益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 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

B. 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 强调了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 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 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 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 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 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的重要影响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 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 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遭到否定

B. 地方权力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封建礼制

 

市场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探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二五”计划期间1957〜196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材料三1964年制定的《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材料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三五”计划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四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

(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组织的宗旨不包括

A. 市场开放

B. 非歧视性贸易

C. 公平贸易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近年来,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产品咖啡、甘蔗、大豆、可可、铁矿石等价格猛涨,给巴西的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相关企业工人工资很高,带动了巴西全国工人工资上涨,但使巴西在国际工业制成品竞争中失去了低工资成本的优势。这一材料表明( )

A. 巴西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 巴西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D.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1989年,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