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不愧是近代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C. 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

D.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工作的部署:“战争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应该是维持市场,求得金融物价不要太乱。第三才是其他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支出”。这一精神的贯彻

A.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B. 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需要

C. 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 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格局

 

1930年6月,共产国际在给中共的指示中强调,必须集中精力组建和加强红军,以期将来根据军事和政治形势,去夺取一个或数个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据此可知

A. 中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B. 中国革命探索道路曲折

C. 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D. 工农红军亟待发展壮大

 

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

A. 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

B. 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C. 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

D. 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A. 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 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 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A

B. B

C. C

D. D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题文)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达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方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 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B.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D.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79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30年内投入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但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1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

——据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20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在英国

时间

概况

1657年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其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

17世纪末

茶的零售价格每磅接近1英镑,这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2先令4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

1699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做咖啡的生意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去先机,英国东印度公司放弃咖啡的贸易,可可在英国受到欢迎。

18世纪初

可可主要供应国牙买加发生自然灾害,使得所有的可可农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国降低关税,进口茶叶,降低价格卖给消费者。

1727年

大慈善家乔纳斯·汉维发表《有害健康、阻碍工业发展、并使民族贫困化的茶》一文。

1757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价格明显下降,饮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18世纪

后半期

约翰·莱特森的做了关于茶的实验系列。如:将相同的牛肉分别置于茶水与清水中,结果清水中的牛肉最先腐坏。

18世纪

80年代

东印度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1815—

1833年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设立一个奖项,悬赏给“能在英属地区发展具有中国规模的茶叶种植者与加工者”。

1822年

英国人在印度北部山区偶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树。

1826年

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

1872年

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1888年

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1889年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到10%以下。

19世纪末

伦敦商人汤吗斯·加韦在咖啡馆焦茶,被认为茶在英国饮用的开始。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 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A. 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 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 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后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    B. 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

C. 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    D. 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

 

(题文)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

A. 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 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

C.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 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 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 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专制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

A. 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 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C. 贵族政治利于抑制君主专制

D. 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B. 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 农民弃农经商    D. 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理

C. 心即理也    D. 理在气中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冼夫人(512—602年),“世为南越首领,多筹略,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后嫁于高凉太守汉族人冯宝为妻。“夫人诚约本族,使从民礼。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犯。”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和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岭南发生地方叛乱,冼夫人都果断率兵协助平息。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迎接隋军进入岭南。后番禹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冼夫人因功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及时向朝廷揭发赵讷罪状,惩处贪官并有效解决了危机。每逢节日,冼夫人出示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对子孙们说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冼夫人在民间享有崇高地位,关于冼夫人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奉祀冼夫人的冼太庙遍及岭南乃至东南亚国家,形成冼夫人文化。

——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书》为冼夫人立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冼夫人文化的积极意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895年日本的胜利引起了欧洲观察员的警觉。俄国、法国、德国等国政府慌忙要求中国以更多的让步作为交换,迫使日本放弃对台湾岛的领土要求……库洛帕特金在1903年访问了日本后,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很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俄国人……”

1903年,俄国沿鸭绿江部署俄国军队,使日本人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野心受到了直接威胁。1904年2月,双方在仁川港首次交战。日本的突袭引起了俄国人的愤怒,沙俄派出第二舰队,满载圣彼得堡人民必胜和复仇的信念开往战场。由于担心受到日本的突袭,俄国人错误地击沉了一艘英国渔船,也使自己的巡洋舰“极光号”受到重创,行进速度相当缓慢。事实上,日本在8月份就已经取得了满州海岸的海军优势。同时日军迅速占据各个重要据点,俄国在旅顺口的卫戍部队很快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等俄国舰队到达现场时,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日本人靠着欧洲的方式(更现代的军舰,更严明的纪律,更厉害的大炮)取得了胜利,相比之下,沙皇制度却突然看起来像是“亚洲的”,推翻的时机已经成熟。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俄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时期诗赋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朝廷颁布贡举新制,罢诗赋而以经义取士,“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甲辰,立八行取士科”,正式实行“八行取士”。诏令天下以“孝、友、睦、姻、任、恤、忠、和”八行来举荐和选拔人才,学校取士成为进入仕途唯一途径。为了有效推行八行取士,宋微宗御制《八行八刑条》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八行全备之士,经乡、县、州考察核定后,奏入太学,直接成为上舍生,再经大司成考定,可释褐授官,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据《宋史》记载,大观元年六月,“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一批有德之士被举荐出来,如李文会、宋京等人以德服人,堪称典范,地方是否有八行之士,也是衡量官员德化之行的标准,是对家族或乡里的一种肯定。对八行取士,也有士人婉拒躲避,有朝廷官员批驳它注重德行而不强调才能,限制了有主张、有见解的人脱颖而出,将士人的言行框定在“八行”的范围之内。

——摘编自王晓辉《论宋代八行取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八行取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八行取士的影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