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铲除,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五百人议事会改革

 

下边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 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 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 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 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的隔绝状态

 

2016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两岸搭建了一座和平的“跨海大桥”。不管未来谁上任都可以使用这座“大桥”。和平的“跨海大桥”指的是

A. “求同存异”的模式

B. “一个中国”的共识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睦邻友好”的方针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

A. 都与当时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关

B. 都与美国有着直接联系

C. 体现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

 

1972年初,尼克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71年年度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 打破中美的隔绝状态

C. 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D. 推动中日关系的缓和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 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中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A.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B.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D.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对“中华民族解放”理解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

C.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空前团结

D. 近代取得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以下抗战历史照片所示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政策

A. 遵循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B.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的改变

C. 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道路    D. 有利于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A. 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 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土地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表为《1920年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表中事件的出现是由于

8月22日

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11月7日

《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出版

11月21日

上海机器工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

 

 

A. 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南昌起义

C. 武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某同学在査阅《申报》时,发现一篇文章写道:“俄国派兵舰五十艘出地中海……不准日人割辽东地面。”俄国的军事行动是针对

A. 《南京条约》签订    B. 《马关条约》签订

C. 《辛丑条约》签订    D. “二十一条”签订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各国律例》

D. 《变法通议》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应为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

A. 维护皇权独尊

B. 废除宗法制度

C. 削弱贵族政治

D. 强化政权合法性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教化思潮在宋代备受士大夫推崇,他们按照儒家的教化方式,把国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灌输到民众日常牛活中。

北宋名儒贤臣蔡襄在知福州、知泉州时,积极提倡兴立儒学,亲自过问教学内容,并荐举儒士周希孟、刘柯述等人充任福州州学牧授。他主张“约古制而立今礼”,使“上下有节,车服有序,礼让兴行”,认为这是“远罪省罚”的一种途径。同时,他组织大修水利,为推行救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福建转运使任内,恢复莆田五塘水利尤为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肃清地方泛滥的鬼神信仰、清除地方杂祠淫祀。至于巫术主病,蛊毒害人之类,亦痛加断绝,然后择民之聪秀者,教以医药,使为民治病。他所推行的教化实践,对当地今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白康武刚《论蔡襄的教化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襄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襄对教化实践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7年12月22日,苏俄和德国的和平谈判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大斯克正式举行。苏俄建议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民主和约,而德国代表团长屈尔曼却提出了综合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士。1918年2月9日,德方宣称他们的条件是绝对必须接受的。第二天,苏俄代表团长托洛茨基发表声明,拒绝在割地条约上签字,同时宣布结束对德奥的战争,并准备复员俄国军队。德国遂中止谈判,并于2月18日向苏俄发动进攻。几天之内,德军占领了大片领土,逼近首都彼得格勒。2月23日,列宁提出立即签订和约,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贏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的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逐渐上升。中央也开始加强对边疆地区教师的管理,并希冀形成“党化教育”,对边疆教育发展乃至边疆社会发展进行持续、稳定的干预与渗透。抗战后的教育复员特大部分优良师资带回内地,导致边疆师资匮乏加剧。南京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制定了针对边疆教师的优待政策与方法,并逐年加以改善。

南京政府不仅提高边疆学校教职人员的薪金待遇,还实行年功加俸(薪),这在战前和1946都作了相应规定。教育部重视改善边疆教师生活条件,1941年11月后相继颁布措施,提供住房、煤水等生活必需补助;解决券属和子女的生活及学习问题,提供探亲费用等。1940年政府颁布措施补助边疆教师赴内地考察与进修,1946年还规定,鉴定合格教师每满五年可休假进修半年,原薪报请核发,20世纪40年代西南和内北各边省的各级各类边疆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如新疆1944年国民学校、幼稚园数量、学牛和教师人数也大为增长。

——燕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探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册教师优待政策出台的背景,概括这些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南京园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给子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  

法案  

内容选摘

1857年

《婚姻及离婚法》

离婚合法化:如果妇女没有任何过错被丈夫抛弃,她可以像未婚女性样拥有财产权;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

1870年一1908年

多部《已婚妇女财产法》

已婚妇女能够独立拥有各类财产;独立订立契约;独立作为原告或被告;处理自己的财产无需丈夫同意。

1895年

————

地方法官有权允许妇女抚养、监护孩子,直到他们年满16周岁。

1918年

 《人民选举法》

30以上有一定财产权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

《平等选举法》

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

 

 

——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 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 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观察下列《1650~1990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造成欧洲人口在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医学技术进步    B. 大量移民进入    C. 两次工业革命    D. 两次世界大战

 

《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思考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B. 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 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D. 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题文)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这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柏拉图眼中的“真实写照”指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是最完美的

B. 雅典民主政治使公民参与政治机会均等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决策随意

D. 雅典民主政治忽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表明,当时我国

A. 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B. 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

D. 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这反映了

A. 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    B. 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C. 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    D.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