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①反对贵族特权

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③主张实行激进僭主独裁政治

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 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阅读以下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孕育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很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明清时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三下面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三幅图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恩格斯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他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在哪个方面?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何俄国十月革命比其他国家爆发得早?

(3)根据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业经济的发展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B. 耕犁技术的成熟

C. 精耕细作的开始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勤勉)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民就有勤劳的美德

B. 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C. 历代帝王赋税征收的沉重

D. 古代农民认识到勤劳可以脱贫致富

 

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以下文献材料,反映这一变革的是

A.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B. 《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C. 《白虎通义》:“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D. 《世本.作篇》:“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根本原因是

A.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极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 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 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加速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 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解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1954 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 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 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 政府之间的合作    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 企业之间的联合    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 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 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 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抛出马歇尔计划

C.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D.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640年英国的伦敦

B. 1871年法国的巴黎

C. 1949年中国的南京

D. 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题文)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土地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迪特尔.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88年即位的新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1890年,俾斯麦被迫辞职。由此,我们可推断德意志的政体是

A.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B. 典型的三权分立共和制

C. 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D. 成熟的议会共和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