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元帝

 

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选择了共产党。”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共正确领导

 

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被称为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主要是指国家统一于(   )

A.一个政府     B.联邦宪法     C.两党政治    D.三权分立的政体

 

“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20世纪40年代,玛丽安被诬蔑为“厚颜无耻的妓女”。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是(  )

A. 法国自由民主、    B. 法国民族的象征

C. 法国贵族的代表    D. 法国女性的代表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

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图是一幅有关一战后一次国际性会议的漫画,这次会议的决议导致了中国哪次历史事件的爆发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注: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19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国共第二次合作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 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以下关于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主要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唐朝出现五大名窑;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④汉代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A. 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 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C. 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 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国际相对于第一国际来说,其突出特点有(  )

①内部存在激烈的派别之争 ②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 

③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 ④由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组成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起步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辛亥革命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有学者认为某一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实力均获得长足进步却又存在致命缺陷一方面它已成为近代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君主制、专制主义的社会框架。这个国家可能是    

A.18世纪的英国               B.19世纪的德国

C.18世纪的日本               D.19世纪晚期的中国

 

下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公里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 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 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

C.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 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 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 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 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下图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剧照,在此电视剧播出之后,人们都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字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

A. 商周    B. 西汉    C. 隋唐    D. 明清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 暴力革命

B. 代议制民主

C. 先进的生产力

D. 科学社会主义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

A. 《华沙条约》    B. 《北大西洋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凡尔赛和约》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C.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D. 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十月革命时期的《真理报》副主编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 俄国退出世界大战

B. 发动七月革命

C.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建立苏维埃政府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发动金田起义

C. 定都天京    D. 提出《资政新篇》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