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A. 铁路运输的发展    B. 轮船航运的发展

C. 电报等通信发展    D. 报纸等传媒发展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 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 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 火车

B. 轮船

C. 飞机

D. 汽车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电话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报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 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二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材料三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四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负责人邓予恢,毛泽东主张1956年要在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照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合作化的作用。

(2)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3)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    )

A. 自愿互利    B. 全部没收

C. 赎买    D. 劳资两利

 

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义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问,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 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 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 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 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    )

A. 建国初期的

B. 抗美援朝时期的

C.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 改革开放以后的

 

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下列不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是       (    )

A. 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中期,下列经济措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  ②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③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④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

A. 开展土地革命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镇压反革命    D. 开展文化大革命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    (    )

A. 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

B. 商业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C. 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过渡

D. 商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创举是                (    )

A. 动员农民参加高级农业合作社

B. 动员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

D.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

A.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公私合营

C. 完全没收    D. 赎买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

A. 新中国建立时期    B. 解放前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 华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农业和商业

 

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其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②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③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④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惟一的经济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

A.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 合理调整工商业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开展“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朝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而在这一过程中,牛耕也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如何的先进,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在传统中国,人是最宝贵的,养人是不计成本的,相比之下,养牛却要计算成本,《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业中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分析这种现象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