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陈祖美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B.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E.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2)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作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3)前人对李清照诗文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有许多评价,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父亲没有赴约

美国   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一个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这儿的人都讲英语。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低语,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个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地看着我说:“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

A.小说中,“我”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我”与父亲的交流把父亲曾经的风流韵事展现出来,并揭开父亲与丹麦女孩不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B.发生在父亲身上的爱情故事温馨动人,其中蕴含着作者阐述的爱情观:厮守一生的只有一个,对爱情双方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荣幸,面对如此荣幸的事情,应珍惜眼前人。

C.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父亲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年轻时与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他们之间忠贞的爱情。

D.文中在叙述父亲的爱情故事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交代了父亲如何与丹麦女孩如何相识,相爱;到最后不能结合的整个经过。

E.小说中父亲的神态心理变化贯穿始终,客栈重逢,回忆过去的爱情,交代与丹麦女孩无言的结局,到庆幸遇到“我”的母亲等等都有父亲的神态心理变化描写。

(2)本文以“父亲没有赴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根据你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4)文中父亲说:“我是双倍的荣幸。”你如何理解,请结合现实加以探究。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河名,在今陕西北部。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2.全诗是如何表现了诗人情感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 景 衡 传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进士第。宣和六年,迁殿中侍御史。朝廷用童贯为河东、北宣抚使,将北伐,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不报

睦州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奏上,诏两浙、江东路权免茶盐比较,贼平日仍旧。

朝廷既兴燕云之师,调度不继,诛求益急。景衡奏:“财力匮乏在节用,民力困弊在恤民。”且极论和买、和籴、盐法之害,不报。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道景衡之贤。因从子婿以达,缪以其书误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迁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以鲠亮忤执政斥,景衡为辨白,坐落职予祠。

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宗泽为东京留守,言者附黄潜善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缙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疏入,上大悟,封以示泽。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权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之,请授以官。景衡曰:“官吏无罪而受诛,叛卒有罪而蒙赏,赏罚倒置,莫此为甚。”卒奏罢之。除尚书右丞。

初,李纲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纲既相,遂主南阳之议。景衡为中丞,奏:“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漕运不继,不若建康天险可据,请定计巡幸。”潜善等倾纲使去,南阳之议遂格。至是,谍报金人攻河阳、汜水,景衡又奏请南幸建康。黄潜善等素恶其异己,遂借渡江之议罪之,已而有诏还京,罢景衡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瓜洲,得暍疾【注】,及京口卒,年五十七,谥忠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  暍疾:中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            执政:掌管大权

B. 朝廷既兴燕云之师,调度不继              调度:安排,调遣

C. 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不报        不报:没有答复

D. 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                  密迩:靠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B.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C.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D.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 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景衡敢于揭发官员的过失。朝廷任命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上书指出童贯贪婪伪诈,不能重用他。

B. 许景衡关心百姓生活。面对财力匮乏、百姓贫困的状况,他上奏章建议朝廷节省开支,抚恤百姓,并且极力指责和买、和籴、盐法的危害。

C. 许景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建都问题上,许景衡认为以建康作为都城最好,而以南阳作为都城缺陷多,后来又上书请求皇上南巡建康。

D. 许景衡保护清正官员。高宗时,依附黄潜善的谏官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许景衡就上书替宗泽解释,后来皇上彻底醒悟,就加封了宗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从子婿以达,缪以其书误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2)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缙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墓下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与十二生肖的兽名、排序等文字,竹简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沈炯(南朝陈)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崇拜。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A. 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B. 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D. 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B. 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D. 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 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C. 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 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阅读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针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下面是一幅禁毒公益漫画(漫画中的花是罂粟花),请写出构图要素;并用形象的文字写出其寓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5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雾霾成因的“积累说”是基于雾霾形成的机理提出的。众所周知,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当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__________。如大气,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__________,这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物累积到一定数量,__________,洁净的空气就变成了雾霾空气。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西边一棵柏树曰“奇”。庞然树身斜躺着,                            ,就像佛家说的她又重新转生了一回,正开始新的生命。黑与绿、老与少,生与死,就这样相反相成地共存。

①如蓬篙,如藤萝,像一团绿云,像一汪绿水

②就只那一片皮便又生出许多枝条

③但树身的南北两侧各劈挂下一片皮来

④枝上又生新枝,一直拖到地上

⑤若水牛卧地,整个树干已经枯黑

⑥依依地拥着自己的命根——那截枯黑的树身

A. ⑤③②④①⑥    B. ⑥②④①③⑤    C. ⑤②③④①⑥    D. ⑥①⑤③②④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相信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

B. 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公敌”.

C. 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

D. 这篇文章能够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它最终必然被无产阶级代替.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接到家中姐姐打来的电话,知道父亲已经病好出院,小刘非常高兴,几天来的忧虑和烦恼也瞬间      了。

② 近期,会成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真抓实干,通过严打严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震慑,最终让本地的犯罪分子      

③ 20年之后再回首,当年“科学一号”上的奇人们,早已     ,唯有这本“厚重”的海上日记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A.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B.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C.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D.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清照新传(节选)

陈祖美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金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

A.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B.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E.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2)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作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3)前人对李清照诗文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有许多评价,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父亲没有赴约

美国   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一个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这儿的人都讲英语。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低语,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亲竭力反对我们。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个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遇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地看着我说:“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

A.小说中,“我”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我”与父亲的交流把父亲曾经的风流韵事展现出来,并揭开父亲与丹麦女孩不能走到一起的原因。

B.发生在父亲身上的爱情故事温馨动人,其中蕴含着作者阐述的爱情观:厮守一生的只有一个,对爱情双方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荣幸,面对如此荣幸的事情,应珍惜眼前人。

C.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父亲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年轻时与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他们之间忠贞的爱情。

D.文中在叙述父亲的爱情故事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交代了父亲如何与丹麦女孩如何相识,相爱;到最后不能结合的整个经过。

E.小说中父亲的神态心理变化贯穿始终,客栈重逢,回忆过去的爱情,交代与丹麦女孩无言的结局,到庆幸遇到“我”的母亲等等都有父亲的神态心理变化描写。

(2)本文以“父亲没有赴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根据你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4)文中父亲说:“我是双倍的荣幸。”你如何理解,请结合现实加以探究。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河名,在今陕西北部。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2.全诗是如何表现了诗人情感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 景 衡 传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登元祐九年进士第。宣和六年,迁殿中侍御史。朝廷用童贯为河东、北宣抚使,将北伐,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不报

睦州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奏上,诏两浙、江东路权免茶盐比较,贼平日仍旧。

朝廷既兴燕云之师,调度不继,诛求益急。景衡奏:“财力匮乏在节用,民力困弊在恤民。”且极论和买、和籴、盐法之害,不报。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道景衡之贤。因从子婿以达,缪以其书误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旋迁中书舍人。侍御史李光、正言程瑀以鲠亮忤执政斥,景衡为辨白,坐落职予祠。

高宗即位,除御史中丞。宗泽为东京留守,言者附黄潜善等,多攻其短,欲逐去之。景衡奏曰:“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今若较其小短,不顾尽忠徇国之节,则不恕已甚。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缙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疏入,上大悟,封以示泽。

杭州叛卒陈通作乱,权浙西提刑赵叔近招降之,请授以官。景衡曰:“官吏无罪而受诛,叛卒有罪而蒙赏,赏罚倒置,莫此为甚。”卒奏罢之。除尚书右丞。

初,李纲议建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纲既相,遂主南阳之议。景衡为中丞,奏:“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漕运不继,不若建康天险可据,请定计巡幸。”潜善等倾纲使去,南阳之议遂格。至是,谍报金人攻河阳、汜水,景衡又奏请南幸建康。黄潜善等素恶其异己,遂借渡江之议罪之,已而有诏还京,罢景衡为资政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至瓜洲,得暍疾【注】,及京口卒,年五十七,谥忠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  暍疾:中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知洋州吴岩夫以私书抵执政子            执政:掌管大权

B. 朝廷既兴燕云之师,调度不继              调度:安排,调遣

C. 景衡论其贪缪不可用者数十事,不报        不报:没有答复

D. 南阳无险阻,且密迩盗贼                  密迩:靠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B.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C.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乎/

D. 寇平/江浙郡县残燬而茶盐/比较之法如故/景衡奏/茶盐之法/当以食之众寡为岁额之高下/今茶盐比较不减于/昔民欲无困得 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景衡敢于揭发官员的过失。朝廷任命童贯为河东、河北宣抚使,打算北伐,许景衡上书指出童贯贪婪伪诈,不能重用他。

B. 许景衡关心百姓生活。面对财力匮乏、百姓贫困的状况,他上奏章建议朝廷节省开支,抚恤百姓,并且极力指责和买、和籴、盐法的危害。

C. 许景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建都问题上,许景衡认为以建康作为都城最好,而以南阳作为都城缺陷多,后来又上书请求皇上南巡建康。

D. 许景衡保护清正官员。高宗时,依附黄潜善的谏官经常攻击宗泽的短处,许景衡就上书替宗泽解释,后来皇上彻底醒悟,就加封了宗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从子婿以达,缪以其书误致王黼,黼用是中景衡,逐之。

(2)苟欲罢泽,别遣留守,不识缙绅中威名政事有加于泽者乎?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墓下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与十二生肖的兽名、排序等文字,竹简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沈炯(南朝陈)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崇拜。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A. 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B. 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D. 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B. 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D. 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 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C. 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 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 -03-05腾讯新闻报道:近日,台北一名卖猪肉的女子爆红网络,被称“猪肉西施”。这名长相清纯的妹子,名叫张采婕,还是台湾辅仁大学一名高材生。据网友透露,张采婕大学毕业后,本来在银行业工作,但由于父母已经年迈,所以她放弃本来舒服的工作,选择了到市场替父母卖猪肉,经营这家小摊子。她的照片在偶然间被网友发现,“猪肉西施”名声也传播开来。如今张采婕已经拥有一手好刀工,她也因此收获了很多粉丝。

而对于这位美女大学生的选择,有人夸奖,有人反对。

读了以上材料,对这位大学生的选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内容,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26个字)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请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不超过2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20字以内。

食物与财富关系密切。早期文明中,食物被当成货币,①_____________。在现代社会里,食物不再直接等同于财富和权力,但它并未完全失去与财富的联系。②________________,仍有无数例子回响着食物曾经扮演的重要经济角色。在英文中,家庭的主要赚钱者称为“breadwin-ner”(挣面包的人),金钱也被称为“面包”(bread);在汉语中,许多“食”字部首的字,如“饺”“馆”“饱”“饰”“饷”“馀”“馔”“饯”等等,都与富足有关;民间“挣饭钱”“赚吃食”“挣个仨瓜俩枣的”等俚语,都指向食物与财富的联系。现在许多国家在厘定贫穷线时,③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7日)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 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B. 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 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D. 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这个名字对其他地区的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新疆哈密地区的人却是很熟习的。

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的这把移民政策之“火”不仅烧到了自己的头上,而且也点燃了美国移民政策。

D.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在杜牧的《赤壁》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出师表》中,作者直呼国家危在旦夕,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虞舜者,名日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①,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②。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日:“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舜日:“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日:“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日:“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日:“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日: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日:“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日:“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日:“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日:“然。以夔为典乐,教裤子③,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guīruǐ):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yǔ):粗糙质劣。③樨(zhì)子:贵族子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 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 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 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 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 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为舜办事。

D. 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颗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

“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教科书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我说。

“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

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我”教给她的逻辑学知识,她只关注逻辑学以外的东西,而她拒绝我的理由,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

B. 小说中的“有温度”,言简意赅。“有温度”是温暖的意思,看得出来佩蒂给予波莉的是一种爱的温暖,是波莉所希望得到的感情的关爱,是“我”所不懂给予的。

C. 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着墨不多,但却富有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柔善良,开朗活泼却太理性。

D. “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波莉在“我”向她追求的时候,不断的拒绝“我”,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

2.小说中的女主人波莉为什么拒绝“我”的追求?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

“我还有十年的世寿,我要全部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6年,叶曼老师如是说。

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叶曼老师于美国洛杉矶往生。享年103岁。大德离世,人天共悲。记得叶曼先生曾说:“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纵观先生此生经历,应当对得起“不负此生”一说。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她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后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世人尊她为“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其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叶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她却对佛教非常反感,认为它只是士大夫阶级的另外一种消遣品。8岁那一年,叶曼开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为怜惜那些被宰杀的动物,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这样的食素,她一坚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叶曼从小就有许多疑问。但是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上大学后,受到北京大学思想自由氛围的薰习,叶曼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问题。她开始试着用逻辑的方式,借助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论人生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她并没有从中找到答案,于是逐渐回归到了东方思想,进而靠近宗教范围。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叶曼认识了南怀瑾。叶曼问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问题。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之后的几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严经》后,她才发觉,过去自己把唯识误认为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驻外总计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叶曼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

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

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待能带动更多修心向学的风气。

八十年代中,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期间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戏剧性的相识,让他们成为挚友。后经朴老邀请到北京拜访北京云居寺时,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条幅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作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望小学。一九九二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2006年11月,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专访,回顾自己早年求学、中年向佛的经历,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希望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这是叶老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则是她90高龄后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未了的心愿奔走。

今天,大师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的智慧及风采长存世间。愿叶曼老师往生极乐,愿您乘愿再来。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叶曼先生富有佛缘,不仅有父母一辈的从小熏陶,更重要的是她日后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疑问,并不断的追问下去,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

B. 全文不仅在写叶曼先生的人生事迹,更在写她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叶曼先生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C.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一句,以谦卑的语气,很好的体现了叶曼先生在追寻人生路上的感悟,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态度。

D. 本文充分运用了引用、倒叙、插叙等艺术技巧,语言朴实华美,全面地把叶曼先生的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2.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八十年代,叶曼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结识,后又筹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学,因此被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B.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是全文的标题,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高度概括了叶曼先生一生的追求和人生态度。

C. 叶曼先生讨厌佛教,认为它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后来经过学习《楞严经》,认为唯识是很好的东西。可见,在这里,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

D. 叶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宝岱的身份职业有密切的关系,说明叶曼先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求的。

E.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的意思是,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钟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3.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叶曼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日橐,大日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滕囊”。滕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辇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擎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摘编自《安阳晚报》2016年2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 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C. 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滕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 汉代的绶囊与滕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 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C. 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 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 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 到了宋朝,虽然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 “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