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有人说,文章只该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语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有错,即使            。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           。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依据,因而纵容自己,下笔任它马马虎虎。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

②书斋里的著述,虽说不被大众所赞赏,毕竟还有召唤知音的能力。

③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

④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

⑤因为,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轶事,无暇阅读著作,更不要说努力理解其精神。

⑥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

⑦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

A.④⑥⑦③①②⑤

B.②⑥④⑦①⑤③

C.④⑥①⑤③②⑦

D.⑥④⑤①⑦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哈尔滨天价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背后反映出工商、物价、旅游等机构未形成合力的体制现状。旅游行政、执法手段分割,已经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B.西方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天才灵感论”,认为突然顿悟不是众生的本能或本性,是天才的特性。

C.2015年黑龙江省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持续增长,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有较大提高,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长,创新质量不断提升。

D.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在被各种社交媒体刷屏的“引力波”洗脑的同时,却没有确切的知道,它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为什么探测到它需要百年努力?引力波到底是什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家赵瑜17年前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中被删掉的章节日前重见天日,其中记述了马俊仁长期强迫队员通过服用兴奋剂来赢取奥运奖牌的,这引发了公众对马俊仁的        的行为的愤怒。

②“圆明新园”于5月10日在浙江东阳市横店镇正式开园,这座耗资巨大的新园在当下的重建,到底是为了洗刷历史耻辱还是有人想借圆明园而        呢?

③学术不端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的       的行为。

A.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 窃名盗誉

B.欺世盗名 沽名钓誉 窃名盗誉

C.窃名盗誉 欺世盗名 沽名钓誉

D.窃名盗誉 沽名钓誉 欺世盗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倬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倬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这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跟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

许先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我去学校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倬云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目。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言谈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许倬云谈话录》里,称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博士聊天。他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同忆当年殷海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从9 岁就开始读古文。研究考古学的,古文基础一定要好,这比读近代史的要求要多些。但是有一点,读近代史不如我们舒服。读近代史的会被材料淹死。我们清汤寡面,材料并不多,但你要用心思去组织它,在说不出话的地方砸出话来,挑战性很高。

——专访历史学家许倬云:我以学科为界,不以国家为界

②北宋的张载,曾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许倬云: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大陆,许倬云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一样巨大的,他的《汉代农业》更被列为必读书目。

B.许倬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之后多次拜访求教。

C.作者认为大陆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是:没机会向众大师求教,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课程全由学校或老师设定,学生缺乏自由度。

D.虽然和南怀瑾大师的治学略有不同,见面机会也不多,但是许倬云还是认为南怀瑾是奇人,很有吸引力,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

E.许倬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2.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许倬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4.文章说:“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练成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许倬云成为大师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

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2.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                           ”两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现琵琶女容颜衰老后,只能在梦里回味往昔的风光,梦醒之后则无限伤感。

(3)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阿房宫占地范围广阔,建筑高大巍峨。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1.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锐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很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2日放寒假那一天,8岁的赵伊湄被自己抽到的一道寒假作业难为哭了。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主要任务内容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妈妈,这道寒假作业我肯定完成不了!”赵伊湄愁眉苦脸地哭诉着。爸爸、妈妈看了,也觉得这题相当“棘手”,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会徽“青春飞扬”。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像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诗的通俗并不等同于庸俗,他是平易浅显,晓畅易懂的一种境界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王安石称誉白居易诗的通俗为“白俚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之见绮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又道出了通俗的秘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入位于杭苏之间的这一方水乡,走入这个仅有半亩大小的““锄经园”,我正正经经地领教了“美在方寸”的妙不可言。你看,                                        。在廊桥顶端探目而望,真似见着一条清澈的溪泉一直伴假山而行, ,径往园中北首的“四面厅”而去,侧耳倾听似有活泼泼的波光粼动之音。

而类似颐和园长廊的那道精巧的沿壁回廊,又起起伏伏

走进半亩“锄经园”,犹入世外桃源,好不惬意!

半亩大小的园子,竟有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三座,

低头一看,这半亩的锦绣虽不见波澜涌动,而脚下长廊之起伏,又分明给你上桥下桥的感觉,

劈面而来的连绵假山,竟拥有迷宫似的三个出口;

花树杂陈,藤蔓交错,莺飞草长,满眼缤纷。

A.⑤③①②④⑥   B.⑥②④③⑤①

C.②⑥⑤③①④   D.③⑤①⑥②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的人数的增多,现在有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叫网络成瘾,它可导致患者出现性格内向,自卑甚至与家人对抗。

B.针对政府垄断学校教育供给的局面和政府漠视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社会公众是政府顾客”的理念。

C.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社会,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尤为重要。

D.据国内著名IT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的使用率和占有率均超过70%,占去3/4个蛋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模式下,也要警惕少数企业       ,打着租赁的旗号“自售自租”、通过低成本的制造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率利。

在中国奶业全面陷入危机的时候,贝因美董事长频繁发文,明指暗攻,赢得全国网民一片支持,这似乎有       的嫌疑。

近日,长春某门市房发生火灾,当消防人员正灭火时,一女子竟然       最后因行窃被警方带走调查。

A.顺手牵羊    趁火打劫   浑水摸鱼

B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C.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顺手牵羊

D趁火打劫   浑水摸鱼    顺手牵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代出版人陆费逵  王建辉

1904年,陆费逵至武昌,创办新学琴书店。1906年与冯特民一起接办汉口的《楚报》,任主笔。因著文抨击时政,《楚报》被迫停刊。陆费逵逃到上海,任昌明公司上海支店经理。1907年进文明书局做了编辑。后经商务老资格的编辑高梦旦引进,以重金聘入商务印刷馆内。

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维新与革命的变奏成为中国的主旋律。陆费逵曾是同盟会会员,他预料清朝统治会被推翻,革命一定会成功,当此之际教科书必定有大的改革,于是曾向商务当局提出革新教科书,但未被采纳。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实需要一套表达新的价值观念的教科书。陆费逵说服不了商务的决策者们,便决定自己动手来编辑一套新教科书。陆费逵与同在商务任职的二三知己,在家中秘密谋划与编辑教科书,筹资准备成立新的书局。1912年民国纪元的第一天,新的书局宣告成立,并在当时上海最大的报纸《申报》刊出《中华书局宣言书》。宣言书开宗明义地说:“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陆费逵认定出版是他的终身职业。对于所从事的这个职业,他有着自己的出版理念,陆费逵认识到从事出版要依赖于社会条件,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书业与社会的紧密关联,以及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出版的本身是一种文化。陆费逵实实在在地实践着出版的文化立场,他始终把中华书局视作为一个“文化机关”,“热心维护此文化机关”。把出版的每一种重大图书工程作为文化的产品,在他主持的发展规划当中也说,希望通过中华书局的编辑活动“期于两三年后达于完备之点,庶吾国文化亦得蒸蒸日上”。陆费逵指出:“虽经营书业,然与普通商业不同。”所以他认为他自己所从事的可以说是事业,而不能说是商业。在一个物欲的社会,他看到出版业属于社会事业的一面,是难能可贵的。但是陆费逵又充分认识到出版的商业性,在那样一个年代,对民营出版机构来说能做到谋义与谋利的结合,已是相当的不易。

陆费逵认为作为商界人才,第一位的是要“明白事理,明白世界大势”,中华创办《大中华》杂志,他在卷首的《宣言书》中称办杂志的目的,第一个就是“养成世界知识”,论述各国大势,绍介最新之学术。早在他从事出版业之初,他就从人口、受教育人数与教育经费等方面,将中国出版与日本出版作了对比。陆费逵又从美、英、法、德、意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纸量、输出额、用纸数对比分析入手,指出“国家文明之进退,殆视用纸之多少矣”,“世界愈文明,用纸之数愈多”。在中华任上,他至少曾两度率业务骨干,赴日考察出版业印刷业。他还派员工赴日学习,在他早年的笔记中写有“沈逢吉赴日本从细贝为次郎学习意大利雕刻铜版式法,尽得其奥”。

陆费逵创办书局之后,又创刊了《中华教育界》。陆费逵还有许多有关教育的重要文章,如《论国定教科书》、《论中国教科书史》、《论各国教科书制度》、《敬告民国教育总长》、《小学校国语教授问题》等,有的曾得到蔡元培的高度重视,并亲往上海听取陆费逵的意见。所著《教育文存》五卷,应该说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教育思想资料。陆费逵指明了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夫教育者,国民之根本。”在陆费逵那里,教育是立国根本的切入点就是教育与出版的结合,他认为书业与教育“互为表里”。而教科书是陆费逵毕生关注的事业与营业,教科书革命是陆费逵教育思想的支撑点。《申报》1912年2月26日刊载陆费逵《教科书革命》一文,其中的重要一节如下:

“清帝退位,民国统一,政治革命,功已成矣。今日最急者则教育革命也。本局自客秋以来,努力进行,小学用书今已出版。本最新之学说,遵教育部通令,以独立、自尊、自由、平等之精神,采人道、实业、政治、军国民之主义。程度适合,内容完善,期养成完全共和国民以植我国基础。其中有:国文八册,国文教授书八册,算术八册,……陆费逵用出版来从事教育的改造。

相关链接:

陆费逵:(1886—1941),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创办人。汉族,浙江桐乡人,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创办书店,接任主笔,担任编辑,任职商务印刷馆等经历,为陆费逵接下来创办中华书局,与出版为伴,形成自己的出版事项奠定了一定基础。

B.正是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使得陆费逵“杀出”商务印书馆成立中华书局。这虽为一些人诟病,但从中国出版史的角度看,却是一个历史的大进步。

C. 为了从人口、受教育人数与教育经费等方面,将中国出版与日本出版作出对比,陆费逵率队亲赴日本考察,还派员工去日本深造,学习先进技术。

D.身为出版家的陆费逵认为“教育是立国根本”,他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更是得到蔡元培的高度重视,后者曾前往上海听取陆费逵的意见。

E.文中所引的《教科书革命》的一段文字,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教科书革命的思想,从中体现的教科书在立国与教育上的重要性。

2.陆费逵有着怎样的出版理念?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3.为什么说陆费逵“用出版来从事教育的改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一代出版人,陆费逵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楼上的眼睛

[新加坡]延江

我卖力爬上台阶,缓缓走进杨厝港地铁站,准备在日落前赶回巴西立。在赎罪的心情下我毅然回首,九楼的帘幔拂动,闪过母亲垂询的眼神。她几度挽留我:"多吃一口菜,多喝一碗汤吧。"桌上尽是她细心熬煮的佳肴,而我却匆匆踏上未竟的旅途,留给她乍逢的惊心,徒然的狂喜。

楼上的眼睛对着偶来的人,缄默。

小时候,我善意地拒绝母亲带我上学校。可背着书包的我,从不忘记转身,向楼上不安的她挥别。一双乌黑慈祥的眼睛在楼上亮着,洞察我的每一个转折。喜欢她饱满的目光,我不断回首,直到争相耸入云霄的建筑物挡住了视线。谁叫我是母亲的晚子,她晚景里美丽的负荷。

"不要在街上吻我。"我松开女友的小手,蓦然回首,高远的窗口果真悬置一双愣着的眼。略带寒意的眼企图透视我的动机。我怯生生地将手摆放在身边,不敢违背她的训诲。

我知道我这一生怎么也走不出她的视域。

妻子遂埋怨我的恋母情结。幸亏那年我尚读不懂佛洛依德。只懂得母亲眼里的责备与怨怼。

妈妈一向来自有主张。

而妻子从来不肯让步。

她们对峙、冷战,左右夹攻。我活在夹缝里,没有脊椎,缩着单薄的身子,渐渐感觉到缺氧的痛楚。多希望能把自己分割为二。

相见欢同住难我疲倦而烦躁,终于悟出:三房式组屋实在容不下两个女人。叭哒一声两个箱子闭合了。

"楼上的眼睛,我敢断定,没有长者温润的笑意。只会折射出一道道炙人的光芒。"妻子如是呈上她的观察报告,从此不肯陪我回杨厝港。想不到弱不禁风的她,不但怯寒,而且怕光。

老爸走了,妈妈更是无依。屡次劝她搬来巴西立,她总执拗着离不开老家。她的眼带着激动的血丝。我怕回去看她,因为无法收拾离去时的凌乱心绪。不愿背着她的眼神回家。她因宿疾而提前衰老,我在夹缝里感觉到时间的压迫,悲凉不期而至。

楼上的目光惊惶地向我探询:什么时候再来?我惊心于她枯坐窗前涣散的眼光。她度日如年,怎生将息?我尚未启齿,她早就以怀疑的眼光审讯我了。她欲语无言,也许她的目光并不期待回答。

有时候鼻梁上的镜片太迷蒙,我看不清楚她遗留楼上的眼神。她临窗独坐不动声色,结膜的眼未必看得到我向空中举起又颓然放下的手,游移不定的眸光又能依附在街角那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上?楼上的眼睛不辨色彩,不识方向。我感觉到时间之暴虐,在夹缝里。

好几回我遍寻不获楼上清癯的身影,才惘然忆起她的关节能预知风雨。秋凉来犯,寸步难行的她,挨不近窗口,拉不开浅蓝的帘幔。我坐在颠簸的空间里,整颗心空荡荡的,像走纲索的不小心掉了手中平衡杆。抵达巴西立终站了,却又听到她骨骼在呼啸。她连凝视都不行。我停在镜子前审视陌生的自己,她心爱的罪魁祸首。我真不该在街角拐弯,她好不容易临窗眺望着我离去的方向。

阿爸走了以后,妈妈寂寞的深度竟是无底。伊呀推开她的房门,惊见卧房里的装修摆设,阿爸生前的衣物用具,动也不动,一切照旧。脱了漆的的墙保持缄默,不期待虚无的回声。断了一条腿的桌子依然残缺。桌上固定着阿爸的老花镜与书。他的睡衣摺了又摺,皱折再也烫不开。一切各就各位,没有什么离开了位置。

我终于明白妈妈歇交绝游,足不出户的原因。她隐遁于背景中,犹在等一个永远也回不来的人,她梦中的常客不是我,我当释怀,还是怅然若失?

轻轻拂拭梳妆台上落定的尘埃。灰尘扬起,在黄昏的余晖里漫游。母亲忍着眼窝里凝滞的怨恨,若隐若现。我的眼睛无处躲避。我离她离得那么远,不曾察觉她丧夫的悲痛,夜半无人的怔忡与饮泣。为何我们绝口不提爸爸的死?是我失落了敏感度,抑是我过份匆忙,逗留的时间太短,交谈太琐细?

轻轻带上房门,不敢惊动她隐藏多年的秘密,不敢深究她双眸惘然失神的缘故。那些泪光不呈饱和状态。我只顾延续我的现在,留她去复制悲怆的过去。

轻轻锁好木门。努力锁上我心房里幽暗的一角。母亲怎样遣度她剩余的岁月,打点遽然涌来的孤寂?身心变型了,她的步履蹒跚而颠踬,在这人间黑穴,爱与怨的极地。

咔嗒关上铁门。黯然告别老家,告别母亲的三房式组屋。当初是我披着青衫潜逃,还是家门硬把我给吐出?无边的黑夜如何衬映她眼角的泪光,粗糙眼皮下那些猛烈的闪烁。她犹在等待时间的崩溃。

急于抛光所有的记忆,在街上茫然在走着。仿佛听到一声悠长的叹息,我条件反射地转身望向九楼的窗口。

好一个制造悬疑的窗口。天色暗了,妈妈坚持不点灯,她已然习惯了其中的黑暗。岁月把她摆平,风干的骨髓无需畏惧风起的时候。我忘了今天是她的忌日,忘了给她上微弱的线香,忘了站在挤满供品的方桌前说:您多吃一点吧,妈妈……。

我在楼下仰望,视野扩大些。帘幔不揭,九楼的窗子睁着盲眼,豢善养孤独。我怎么也走不出她的视域,只好眯着眼睛看她。看她头上的光圈。

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的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使用了诗一般的抒情语言,用语典雅而不通俗,含蕴丰富而不单调,如“她晚景里美丽的负荷”“长者温润的笑意”“歇交绝游”“踌躇颠沛”等。

B.小说对“我” 与母亲分开前的生活采用倒叙手法,将这段内容浓缩在分开以后故事的叙述中,缩小了时间跨度,增加了小说的篇幅含量,并使小说内容有主有次。

C.小说写妻子对“我”的爱专占的贪心,对母亲无端的指责,与母亲的对峙冲突,分家后表现的冷漠绝情,这一切表达出“我”对妻子的强烈不满和对爱情的深深失望,与母亲对父亲不变的爱形成对照。

D.文中“叭嗒”“咔嗒”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其实反映了“我”告别母亲的不忍和无奈,清晰的声音寓示着“我”行动和情感需求的背离。

E.末句写母亲头上的光圈,是儿子对母亲牺牲奉献精神的礼赞,表明自己的追悔与无依。

2.简要分析本篇小说标题的妙处

3.依据情节的发展简析母亲的形象

4.结合小说内容,从“我”的角度,探讨作品中渗透的文化心理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              

(2)杜甫《登高》中,将写景和抒情自然串联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中借用鸟兽表现蜀道高而险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文后各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②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③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会稽时期。

1.诗中塑造的采莲女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塑造的?

2.末尾两句是何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苑。大苑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数岁,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兵陇西。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裨将、校尉三十余人,皆拜

后岁余,奉世病卒。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

B.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

C.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

D.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是儒家的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B.夷狄,古代少数民族,故称东方部落为夷,北方部落为狄,常用以范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是对少数民族的尊称

C.古代授予、提升官职说法很多,如“除”,“征”“辟”“拜”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迁”为调动官职或升官,“左迁”即为贬官。

D.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爵。周代有 “公”、“侯”、“伯”、“子”、“男”5种爵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奉世出生世家,冯奉世的祖先冯亭,和赵国大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在长平战死,冯亭的后人之中有的成为秦国将相。

B.冯奉世初仕不顺,冯奉世在武帝被选任郎官,昭帝时补任武安侯,紧接着就官30余年,至本始年间,才再次担任郎官。

C.冯奉世当机立断,冯奉世出使西域,遇突发事件,即刻假托黄帝命令通告诸位国王,整合一万五千人,共击莎车国,威震西域。

D.冯奉世功高受赏,永光年,奉命率兵出征陇西讨伐羌虏,杀敌八千余被汉元帝赐爵关内侯,另有良邑、黄金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

(2)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语》中记载:“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强调天是自然。从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来看,他坚持用事物多样性的“和”来观察世界,反对单一的“同”,从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此,可从两方面加以阐释:其一,“和而不同”倡导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其二,从先秦时期儒学的天人之学来看荀子论述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价值观问题。

首先说会通精神,这里以我国中医药学经典《黄帝内经》为例略加说明。《黄帝内经》的作者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不抱门户之见,凡有可取之处都加以吸取,其中有儒家思想、墨家主张、道家观点,还有法家的若干见解。此外,名家、兵家,甚至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某些成分也被吸纳,博采众家之长。《黄帝内经》因此也奠定了与中华儿女繁衍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同”社会的学说,主要见于《礼记·礼运篇》,这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书中的“大同”理想不但发挥了早期儒家思想,而且在不少地方继承了墨家思想,例如“选贤与能”就和墨家的“尚贤”原则相似;“老有所终”一段又相似于《墨子·兼爱中》里的一节,甚至“大同”这一名称也可能从墨家所说“尚同”沿袭而来。同时,《礼记·礼运篇》有些地方也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如“大同”世界为“大道之行”,“大道”就是道家的术语。可见,“大同”理想主要来源于儒家,同时也吸取了墨家和道家的某些思想。

再看“和而不同”文化观的第二个特点,即战国末期儒者荀子关于天人之学的基本论点。荀子本着孔子的思路,赞成“和”而否定“同”,写出了名篇《天论》,把“和而不同”的道理阐发得深刻而清晰。荀子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认为天有常规,不受人的意愿支配。顺应天(自然)的法则,人们将取得养生之资,如果违反将受到惩罚。荀子同时也认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们抓住农业这个根本,厉行节约,天就不能使人贫困;按照季节进行农事,天就不能使人患病。荀子:“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人相分”的观点阐述了一个客观真理:当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成为与自然相对的认识主体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能认识并按照自然法则去行动的人,才能成为“至人”,即“真正的人”。荀子在《天论》中着重论述了天人相分,就是看到天和人各自的特点,呈现于人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在异中求同,达到和而不同。在荀子看来,万物只是“道”的一个方面,个别事物是整体的部分,人们往往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从“分”到“合”,从个别到一般,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

荀子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合观,在中国先秦时期达到很高的理论水平。“天人之学”渗透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从天文历算、中医药学、古地理学、古建筑学中均可看到其思想影响。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更加离不开天人之学的滋养。

(节选自《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的价值观的探讨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坚持用事物多样性的“和”来观察世界,提出“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B.“和而不同”倡导文化会通精神。《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这种精神奠定了与中华儿女繁衍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医药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C.《黄帝内经》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包括如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名家、兵家,甚至阴阳五行的学说都加以吸收,不抱门户之见。

D. “大同”思想主要来源于儒家,也吸取了墨家和道家的某些思想,这正是“和而不同”所倡导的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之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中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同”社会的学说,主要见于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著作《礼记·礼运篇》。

B.《礼记·礼运篇》中的“大同”这一名称从墨家的“尚同”沿袭而来,而“大道之行”,“大道”又是道家的术语。

C.荀子和孔子都赞成“和”而否定“同”,荀子写出了名篇《天论》,把“和而不同“的道理阐发得更加深刻和清晰。

D. 荀子一方面认为人要顺应自然法则,否则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又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时候,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但想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认识并按照自然法则去行动。

B.荀子从天人相分到天人相和观,在当时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天人之学”参透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

C.人们往往以偏概全,以部分替代整体,而荀子提出的从“分”到“合”,从个别到一般,可以提供我们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句话说明天有常规,自然是不受人的意愿支配的,不会为人所利用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官场楷模”和“理学大师”。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他的“修身十二款”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其中第一款是“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第三款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第四款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这三款中,你认为哪一款最值得称道和效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合理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金砖国家为了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于2014年7月在巴黎峰会上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是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          ,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           ,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真正意义上的咏竹文学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其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咏竹文学当属南齐谢朓的《秋竹曲》。在《秋竹曲》的后段中有云:“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诗中明理歌颂竹在严寒大雪中挺立不屈、忠贞不挠的品行,暗里表达了诗人忠直刚正,不屈不挠的情操。

A.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C.这一时期被称为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

D.竹文学文化符号的形成发展期就在这一时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云南虽然下了那么多雨,可是有的山区还是和去年前年干旱一样时常缺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B.局长一接到电话就马上行动,他统一安排了出发的时间、人员以及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C.远征军在你敌人碉堡下方挖了两条地道,然后填充炸药同时起爆,将松山顶峰变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坟墓。

D.中韩两国首脑在北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国经济关系发展更好。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城市蓝天,不是某个省、某个市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和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_________,才有可能解决整体环境污染问题。

②在“伊斯兰国”杀死大批难民后,政府于周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是政府相关人员对难民死亡数字却__________。

③政府职能部门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_________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各项工作。

A.齐心协力    闪烁其词   开诚布公

B.齐心协力    陷约其辞   开诚布公

C.和衷共济    闪烁其词   推心置腹

D.和衷共济    隐约其辞   推心置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