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乏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新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同时也赋予了党的文化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

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某地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倡导“行人不闯红灯,开车不加塞,垃圾不落地,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言谈举止不粗俗,文明旅游不违规,经济生活不失信”的“八不”行为规范活动。这些活动

①表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

②体现了人们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③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④有利于培育知荣辱、讲诚信、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在中宣部的对口支援下,某县以建设乡镇、村(社区)文化广场为突破口,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支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该县多方筹资1400余万元,拟建设32个文化广场,目前已建成九个,预计年内将实现乡(镇)全覆盖,并整合提升原有公共文化设施20多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①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石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④是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讲群众的事,说群众的话,喜群众所喜,愁群众所愁,永远站在人民群众中间,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本,创作出接地气的影视作品,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创作底线。”材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

①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②跨越年龄、性别、职业等界限

③立足和投身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④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当下文化经典的缺失与网络时代的创作浮躁密不可分。流传于众多电子平台的文章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格调不高,无病呻吟,一味采用猎奇或完全取悦读者的创作方式。改善浮躁的文艺局面,关键在于文艺工作者

A.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

B.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

C.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

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是

A. 理想与现实

B. 目标与路径

C. 手段与方向

D. 方向与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決定的

②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决定的

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①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娱乐化需求

③落后文化在我国仍有存在的土壤

④要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有人因“花之隐逸者”而爱菊,有人因“花之君子者”而爱莲,有人因“花之富贵者”而爱牡丹,这说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各有特点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难有共性

③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④人们的文化选择受到主体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了金牌。这种愈挫愈勇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

①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③是鞭策中国女排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表明

A.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 只有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继承民族精神

C. 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优秀文化作品表现出来

D.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③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用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的是

A. 同心协力

B. 不畏强御

C. 厚德载物

D. 卧薪尝胆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内容涉及政治、道德、礼乐、教育、个人修养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传统文化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侯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精明。这种现象说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

③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

④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中,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

A. 史书典籍

B. 汉字

C. 大众传媒

D. 网络技术

 

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继承全部传统文艺

②对传统文艺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③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艺,又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中国文艺主要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清明节更是我国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①继承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博大精深

④区域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广西省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把山歌引进课堂,每周县文化宫及本地民间艺人都会到校指导山歌创作与教学,以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壮乡新人。该校做法的文化依据是

①民族文化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民族文化是实现世界文化趋同的需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商旅、学人云集,把中国的汉字文化广泛散播到中国以外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在内的“中华文化圈”得到确立和基本巩固。由此可见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她说道: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启示我们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交流与互鉴    中西方文化都能够为对方认可和接受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

①优秀文化应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②文化创新应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创新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不会改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通过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通过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中国诗词大会》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对接的又一次成功尝试,该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推动文化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

②要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要全面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前后相继的两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速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由此可见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今天,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东西在干扰我们的价值判断,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为此。我们应当

①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

②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地进行学习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②展览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才能推动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采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①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只属于中华民族

③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

A.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B.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C.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 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经济、政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④要全面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